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
聆聽,也是藝術。大自然的寬闊是最佳的音響設備。想象那一隊一隊的雄蟬斂翅踞在不同樹梢端,像交響樂團的團員各自站在舞臺一般。只要有只蟬起個音,接著聲音就紛紛出了籠。它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字字都是真心話,句句來自丹田。它們有鮮明的節奏感,不同的韻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們有時合唱有時齊唱,也有獨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們不需要指揮也無需歌譜,它們是天生的歌者。歌聲如行云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頃刻間,你便覺得那蟬聲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緊緊扯住在手里的輕愁。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的時候,那該是情歌吧!總是一句三疊,像那傾吐不盡的纏綿。而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一些悵惘,一些感傷。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
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
“誦讀欣賞”與“文筆精華”(一)
教學建議:此兩項內容,宜采取學生自學、相互討論,教師釋疑點撥的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以誦讀為主,輔以欣賞,邊讀邊賞,讀賞結合。讀爭取達到當堂成誦,賞以體會詩人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為主。既不能以讀代賞,又不可只賞不讀。其中“文筆精華“以賞析寫景佳句為重點。
課下搜集寫四季的古詩詞,運用以上方法欣賞,增加積累,擴大閱讀視野。
此兩項內容也可讓學生課下處理,課上交流欣賞體會,形成一篇鑒賞小品文。
寫 作
[中心]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
[方法]
一、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特征。觀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按照“整體—局部(重點觀察部分)—整體”的路子進行,不但要觀察景物的靜態,還要觀察它的動態,抓住它的特征。景物的特點是客觀存在的,由于自身構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都具有各自鮮明的個性。因此,我們寫景一定要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特征。
二、確定觀察點,按一定順序描寫。寫作順序指從什么寫起,依次寫什么,怎樣結束,動筆前要想好。寫景的順序要符合表達需要。寫景的文章,通常是用第一人稱“我“(作者)觀察的順序描寫,即按觀察點的轉變和時間的先后來安排。如果是固定觀察點,可按空間的順序來寫,也可按時間順序來寫,還可按作者的行蹤來寫。如果是移動觀察點,一般是將時間與空間的順序結合起來寫。
三、景物描寫要動靜結合。自然界和社會環境有的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有的處于變化狀態,既要寫出它的靜態,例如景物的位置、形狀、大小、色彩等;又要寫出它的動態,景物瞬間的形態、位置、聲音、色彩等方面的變化。寫景要做到有動有靜、動靜結合,逼真傳神,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