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
這是一道探究性的練習題,重在引發學生的興趣,并嘗試運用比較的方法來培養自行領悟的能力。答案可以不拘一格。
[教學設計c]創意說明:此設計意在啟發學生在學習中的理性思考,把語文教學與地理學科打通,建立敏銳的語文視角。提倡大語文觀。另外此環節需學生搜集大量的資料充實自己的觀點,而選材、剪裁的過程,便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峽風光自古便是中華大地上的一處勝景,然而由于近年來環境的日趨惡化,導致三峽美景大不如昨,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充分體會三峽的壯美,然后搜集資料,展開一場關于保護三峽景觀的討論,辯論的題目可立為:
(1)是保護三峽的自然風光,還是不斷人為地開發和利用三峽的水資源?
(2)思考:在環境日趨惡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續三峽的魅力?
[資料整合平臺]
1.擴展閱讀材料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此資料的使用方法見[教學設計b]。
2.網站資料:
index3.htm/
subject/chinese/
3.影視資料:
《話說長江》《窺視自然》
濟南的冬天
[教學設計a]創意說明:本課的兩個訓練要點定為朗讀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觀察方法。這一目標的制定是基于本課的內容及形式的特點而定。散文適合朗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本文寫作思路清晰,用語準確生動,觀察視角獨特,故作為寫作的范文。教學篇目應是寫作的最好范本,不可截然地把閱讀與寫作割裂開來。因此,在學習本文時重點啟發學生發現作者觀察角度的獨特,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導而不牽”,不留痕跡地完善學生的思維盲區。
一、導語設計:
北地的冬凜冽潑辣,江南的冬溫柔可人,那么地處中原的濟南呢?它會有一番怎樣別致的性格?由老舍在《濟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濟南的秋天》里的一句話:“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引入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