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
以擲雪而敗,敗而襪濕,等襪子烤干,天已黑下來,于是回家。如此的清游可發一笑罷?瞧瞧今古名流的游記上有這般寫著的嗎?沒有過!——惟其如此,我才敢大大方方的寫,否則馬上擱筆,“您另請高明!”
畢竟那晚的歸舟是難忘的。因天雨雪,丟卻悠然的雙槳,討了一只大船。大家伙兒上船之后,他便扭扭搭搭晃蕩起來。雪早已不下,尖峰卻澌澌的,人躲在艙里。天又黑得真快,灰白的雪容,一轉眼鐵灰色了,雪后的湖浪沉沉,拍船頭間歇地汩然而響。旗下營的遙燈漸映眼朦朧黃了。那是中艙的板桌上初點起一支短短的白燭來。燭焰打著額,以船兒的欹傾,更搖搖無主,似微薄而將向盡了。我們都擁著一大堆的寒色,悄悄的趁殘燭兒覓歸。那時似乎沒有說什么話,即有三兩句零星的話,誰還記得清呢。大家這般草草的回去了。
使用建議:(1)前三篇《雪》可和《濟南的冬天》的寫雪段做比較欣賞。《雪晚歸船》可與《濟南的冬天》全文從寫作風格等角度比較閱讀。
(2)關于課文:
淡雅秀麗 玲瓏剔透
——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節選)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描寫冬景的散文佳作。作者用新鮮、明快、健朗的筆調,悉心描繪了北方名城濟南冬天的景象。宜人的氣候,理想的境界,美妙的雪景,明澈透碧的水,都給人溫暖舒適的感覺,那生動形象的比喻,那富有生命力的擬人,那濃淡相宜的色彩,那玲瓏秀麗的景物,都在讀者心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經久不忘。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語句優美,富于感染力,字精詞當,讀來別有一番詩意,令人百讀不厭,陶醉在一種美的享受之中。
一年四季,春天大地復蘇,草蕭樹青,充滿生機,歷來是詩人畫家筆下常用的素材;夏天萬物茁壯、山榮水美,也不失詠嘆之色;秋天色彩斑斕,富庶充實,被冠以“金秋”的美稱。唯有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總有一種嚴寒肅殺凄涼之感。可是老舍筆下的冬天,卻一反平常,竟然是那樣溫暖安適,蕩漾著春天的氣息。真是妙筆生花,別開生面。
在老舍的筆下,濟南的山是多情的山,雪是多情的雪,那水也是多情的水。作者的畫板移到水前:水不結冰,冒著熱氣,水藻“真綠”,使得“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也“要在水里照個影”。看,這水是何等有情,人怎能不和它親近呢?作者又引導讀者從水面一直看到晴朗的天空,水綠天藍,澄澈高遠,天光水色,交相輝映。在藍天和綠水之間,有紅頂的房屋,有黃色的小山,有灰色的樹影。藍、綠、紅、黃、灰,清淡中又點綴著嬌艷。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調配色彩的功力。作者又著一個“包“字,恰到好處地寫出了天地空間的明凈、博大、玲瓏剔透。從空間上給人以立體的美感享受,使讀者不能不與作者發出共鳴:真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作者從外表皮膚的感覺,寫到內在心理的感受,從遠山寫到近水,從輕風寫到小雪,藍天、白雪,青樹、黃山;綠的水草,紅的屋頂,灰的樹影,銀的鑲邊,微微發黃的陽光,粉紅色的余輝,創造了色彩的美,又創造了空間立體的美,而溫暖、安適則是充滿畫面的主要氣氛,讀者就在這溫馨的美的世界里徜徉。讀文如讀詩,讀文如觀畫。《濟南的冬天》既是一篇優秀的散文,又是一首玲瓏的詩,一幅秀雅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