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教學設計1
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這是一段尚未標點的文章,由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認讀。先從第二小組開始,比賽方法同上,兩組選代表交錯認讀。
第三輪:文言知識大評比:
多媒體顯示:
1、解釋加粗的字:
⑴ 世隸耕 ⑵ 未嘗識書具
⑶ 并自為其名 ⑷ 指物作詩立就
⑸ 稍稍賓客其父 ⑹ 或以錢幣求之
⑺ 環謁于邑人 ⑻ 不能稱前時之聞
⑼ 泯然眾人矣 ⑽ 受之于天
⑾ 賢于材人遠矣 ⑿ 得為眾人而已耶
2、一詞多義:
⑴ 其詩以養父母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父利其然也
如此其賢也
彼其受之天也
⑵ 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
借一鄉秀才觀之
以錢幣求之
余聞之也久
不能稱前時之聞
受之天也
3、詞類活用。
邑人奇之 賓客其父 父利其然
傷仲永 父異焉
4、翻譯下列句子。
⑴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⑵ 得為眾人而已耶?
每一道測試題的單數題由第一小組代表完成,雙數題由第二小組代表完成。如有困難,教師點撥。仲裁權歸教師。
明確:
⑴ ① 屬于 ② 曾經 ③ 題上 ④ 完成 ⑤ 漸漸 ⑥ 有的(人) ⑦ 四處拜訪 ⑧ 相當 ⑨ 完全 ⑩ 承受 ⑾ 過 ⑿ 能夠
⑵ 其:他的,指方仲永的
代方仲永寫的詩
這樣
他
他的
他
之:代“節具”
代“仲永”
代“仲永寫的詩”
代“仲永的詩”
“方仲永很有才這件事”
結構助詞“的”
調節音節,無意義
⑶ 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把……當作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利:認為……有利
傷:為……哀傷
異:對……感到驚異(詫異)
⑷ 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4、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
教師設計相關題目,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多媒體顯示: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有
見 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用意何在?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議論講了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并自由發言。
明確:1、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寫方仲永又過七年后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聞”和“見”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卻導致他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詳略處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體現“傷”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