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教案1 附資料
1=d 4/4
在這里,貝多芬寫上:“啊!就是這個。終于找到了——‘歡樂’!”這個主題,就是貝多芬為席勒的《歡樂頌》譜寫的主題的片段。在木管演奏后,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音量逐步擴大,情緒漸漸推向高潮。最后,出現了獨唱和各種形式的合唱和重唱:
“歡樂女神圣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心中充滿熱情
來到你的宮殿里。
你的威力能把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
在你溫柔的翅膀之下
一切人類成兄弟。”
在這里,貝多芬選取了席勒長詩中的核心部分,將“歡樂女神”當作“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象征,把占據了他整個心靈的資產階級共和理想比喻為歡樂女神的宮殿。他運用了豐富的音樂手段歌頌了他的這一理想,并投入了全部熱情譜寫這段音樂,試圖通過這種藝術的方式,感染人們,號召人們鄙視丑惡的封建專制制度,為實現資產階級的最高理想而斗爭。
這部貝多芬用了幾乎十年時間和心血譜寫的交響曲,體現了他對人類的命運,對社會的未來的深切關注和思考,凝聚了這位大師一生創作的全部經驗。在交響曲里加進入聲的作法,也是貝多芬的一個大膽的創舉。這說明,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沒有停止在藝術上進行大膽的創新。《第九交響曲》的演出獲得巨大的成功。貝多芬當時的耳朵已經完全聾了,但他堅持由自已指揮演出。樂隊隊員們望著他,實際上是跟著他的助手的指揮動作演奏。由于貝多芬在末樂章指揮的速度比樂隊的實際速度慢了幾拍,所以當樂隊結束時,他還在打著最后的幾拍,劇場里爆發了熱烈的掌聲,他全然聽不見。還是一位女低音歌手含著熱淚,拉著他的手,小心地扶他轉向觀眾,他才發覺全體觀眾已經起立,向他鼓掌歡呼。觀眾為他鼓掌達五次之多,超過了當時歡迎皇族出場鼓掌三次的記錄,以致引起了警察的干涉。這部偉大的作品,以它熱切追求社會進步的思想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成就,一直來受到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成為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寶。
(選自蔡良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介紹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版。)
音樂家小傳
貝多芬
貝多芬(1770~1827)是近代西洋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出生于德國波恩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教會合唱團的歌手。由于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貝多芬從小熱愛音樂,8歲時就開始登臺演出了。后來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此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影響著整個歐洲,貝多芬也受其影響。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作有大量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命運》《英雄》;序曲《愛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月光》《悲愴》《暴風雨》《熱情》等等。他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26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他仍堅持創作,在創作手法上進行了革新。他的創作成就對近代西洋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說,他集中了古典音樂的精華,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九部交響曲、五部鋼琴協奏曲、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十六首弦樂四重奏以及歌劇《菲岱里奧》、芭蕾音樂《普羅米修斯》等等。這部芭蕾音樂的創作情況是這樣的:1800年著名芭蕾舞演員懷加諾夫婦到維也納演出,貝多芬對這兩位舞蹈家出色的演技非常欣賞。懷加諾夫婦也久聞貝多芬大名,十分敬仰。他們拜訪了貝多芬,并請求他用希臘神話里巨人普羅米修斯盜火種給人間的故事,寫一部芭蕾音樂,以便他們編舞演出。貝多芬欣然應允。不久,貝多芬就寫完了包括十六段選曲的舞劇音樂,并起名為《普羅米修斯》,在維也納首演,得到很大的成功。《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劇情是:從前,人世間十分凄苦、寒冷。一到晚上,因為沒有火,更是漆黑一片,天國巨人普羅米修斯看到這一切,十分同情人類的命運,他已經為人類做了許多好事。這一次,他又不顧天神宙斯的禁令,偷偷地從天國盜得火種,藏在一根蘆管里,帶給了人類。這件事觸怒了宙斯。他命令火神和兩名天兵,把普羅米修斯抓起來,鎖在高加索山上,讓兀鷲啄食其肝臟。后來,普羅米修斯被大力士海格里斯救出,經過一番周折,最后說服宙斯赦免了普羅米修斯,讓他又返回到天國為神。盡管貝多芬為這出戲寫了十六段音樂,但只有序曲流傳最廣,而且在音樂會上經常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