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教案1 附資料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是他用了6年時間寫下的一部世界聞名的作品。這是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后,歐洲進入封建王朝復辟的黑暗統(tǒng)治時期,一向具有反抗精神的貝多芬,不僅敢于公開談論時局,而且敢于直接抨擊皇帝:“像這個家伙,應該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樹上”。在維也納首次演出時,聽眾爆發(fā)出極為熱烈的喝采聲。演出后,鼓掌竟達五次之多,而皇族成員出場也只不過鼓掌三次。樂曲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嚴峻、有力,表現(xiàn)了艱苦斗爭的形象。第二主題用悲嘆的音調表現(xiàn)了苦難、悲哀、同情的形象。經(jīng)過展開部和再現(xiàn)部暴風雨般的激戰(zhàn)之后,在悲壯的氣氛中結束。第二樂章是諧謔曲。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英雄主義的創(chuàng)作思想,作者大膽地打破了第二樂章慢板的程式,而改為急速的快樂章,效果良好。第三樂章作者正在進一步探索人生的道路,用變奏曲形式寫成。第四樂章不僅是整個交響曲的總結,也是作者一生的總結,用變奏曲形式寫成。第一部分開始時,管樂器吹出驚心動魄的樂句,低音弦樂器用宣敘調回答道:“不,這將使我們想起絕望的時候,今天是勝利的日子,應該用歌曲和舞蹈來慶祝”。直到木管樂器隱約閃現(xiàn)出“歡樂頌”主題的片斷,立即受到宣敘調的歡迎,于是,“歡樂頌”正式開始了。第二部分是“歡樂頌”大合唱。在驚心動魄的管樂器吹奏后,男中音領唱出“歡樂,美麗的神圣的光芒,天國中的仙女,上帝,我們充滿熱情,來到你的圣地……在你仁慈的翼下四海之內都成兄弟”。“歡樂頌”主題的第七變奏是純器樂的軍隊進行曲,第九變奏是樂隊賦格曲。接著,合唱隊以輝煌的音響重復了大合唱后,音樂轉入莊嚴的行板,出現(xiàn)了宣敘調式的贊美詩:“擁抱起來,億萬人民!”然后是“歡樂頌”主題的第十一變奏,用雙主題賦格段寫成,上方聲部唱“歡樂頌”,下方聲部唱“擁抱起來,億萬人民”,兩種主題交織并列展開。最后,音樂由快板轉為急板,在團結勝利的凱歌聲中結束。
除此外,還有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即《命運》,樂曲體現(xiàn)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斗的思想。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能把生命活上幾千次該有多美啊!”可以說該曲就是一首英雄意志戰(zhàn)勝宿命論、光明戰(zhàn)勝黑暗的壯麗凱歌。該曲精煉簡潔,結構完整、統(tǒng)一。全曲共分四個樂章……這場與命運的決戰(zhàn),終以光明的徹底勝利而告終。
貝多芬的《萊奧諾拉序曲》是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內容是這樣的:18世紀時,西班牙首都塞維利亞有個名叫弗洛雷斯坦的貴族青年,因為和監(jiān)獄長皮查羅結下了仇,被皮查羅秘密地關進了城堡監(jiān)獄。弗洛雷斯坦的妻子萊奧諾拉打聽到關押丈夫的地點,決心營救親人。她女扮男裝,化名菲岱里奧,給監(jiān)獄看守羅柯當助手,并取得了他的信任。羅柯的女兒瑪切麗娜不知道菲岱里奧是女扮男裝,并愛上了這英俊美貌的青年而鬧出一些笑話。不久,唐·費南多首相要到監(jiān)獄視察,皮查羅怕陰謀暴露,命令羅柯在院子里挖一個坑,準備把弗洛雷斯坦活埋以殺人滅跡。羅柯不從,皮查羅就親自動手。他還讓一名號手在城堡上觀察,如果首相到來,就發(fā)出信號。正當皮查羅要下毒手時,萊奧諾拉用手槍對準了皮查羅,與此同時,傳來號聲,首相來到了監(jiān)獄,萊奧諾拉向首相訴說冤情,首相這才發(fā)現(xiàn)他的朋友弗洛雷斯坦,并不是像皮查羅所說的早已經(jīng)死了。壞人得到了嚴懲,全劇以《有這樣好妻子的人》大合唱結束。所以,有人還以劇情為它另起劇名,叫做《恩愛夫妻》。貝多芬對這個劇本很有興趣,決心寫好這個歌劇。果然于1805年完成了,并在同年11月首演,由于多種原因,演出沒取得成功,這部歌劇的序曲是用奏鳴曲式寫成的,開始引子慢板,描寫監(jiān)獄的陰森,預示劇中的主人公所遭到的不幸。接著單簧管、大管演奏憂傷的曲調,這是萊奧諾拉為丈夫的不幸而擔憂。引子之后,由大提琴、小提琴、木管樂器演奏,表達了萊奧諾拉營救親人的決心。在展開部里對劇中男女主人公真摯的愛情作了描繪。號聲,說明首相來到監(jiān)獄視察。最后,樂隊全奏,歌頌劇中男女主人公對愛情忠貞不渝,以及他們在斗爭中所贏得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