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教案1 附資料
傳記文學
羅曼·羅蘭很早就傾心于英雄傳記的寫作,二十世紀初期開始寫作英雄傳記,他預計寫幾十種,有的未完成,已經發表的有十多種,如《米勒傳》(1902)、《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亨德爾傳》(1910)、《托爾斯泰傳》(1911)、《昂貝道格傳》(1915)、《甘地傳》(1924)、《貝濟傳》(1944)等。羅蘭計劃在每一本偉人傳記中寫出每個英雄人物的特殊品質和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羅曼·羅蘭寫作英雄傳記的目的很明確。他說:“周圍的空氣是沉悶的。老舊的歐洲麻木在沉重污濁的氣氛中。一種物質主義壓抑在人們的思想上,它阻礙了各國政府和一般人們的行動。世界在它的謹慎、卑鄙和利己主義中窒息而死。世界喘不過氣來了。打開窗子吧!讓自由流通的空氣吹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吧!”羅曼·羅蘭所寫的英雄傳記中,以《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最具有代表性,通稱“偉人三傳”。
《貝多芬傳》,作家運用了豐富而翔實的史料、故事,以明麗而流暢的筆觸,描寫了貝多芬這位出生在德國篷恩小公國的偉大而杰出的作曲家的苦難童年,抒寫了他一生的不幸和痛苦的遭遇,他對人生、社會的強烈不滿,以及他那“雄獅”般的反抗性格,突出了他那才華橫溢的絕世的音樂天才和堅忍不拔不向黑暗社會低頭的鋼鐵意志。作家飽蘸辛酸、同情、憤恨與不平之墨,以其特有的富于感情色彩的筆致,時而如洪峰來臨,山呼海嘯,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動聽。
《貝多芬傳》洋溢著反抗的激情和作家對于西方拜物主義的輕蔑。這部作品以它委婉的抒情筆調,剛健的清新的風格和英雄主義氣概在西方知識界贏得了熱烈的贊賞。《貝多芬傳》可說是羅曼·羅蘭寫作《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的副產品。他是為了寫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來到貝多芬的故鄉“綠色的萊茵”,獲得了許多關于貝多芬的珍貴資料,于是貝多芬的一切如雨后溪水,在作家筆尖下自然流瀉。《貝多芬傳》的抒情節奏使羅蘭自己陶醉,也使讀者耳目一新。《貝多芬傳》于一九○三年發表之后,羅曼·羅蘭一躍而成為舉世矚目的重要作家。
《貝多芬傳》發表三年之后,羅曼·羅蘭又發表了《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描述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藝術三杰”①之一的偉大雕塑家、畫家、建筑家米開的基羅一生辛勤而悲慘的藝術生涯。作家以抒情、委婉的筆法寫出了藝術家的驚人才華,同時又拉開了藝術家悲郁苦悶的思想帷幕。米開朗基羅生活在意大利政治混亂,經濟衰退時期,他被幾代教皇統治者役使,無休止地工作,他把一生全獻給了藝術,然而他心緒憂郁,怏怏不樂,甚至想以死亡來解脫痛苦。這是個人天才與時代悲劇的矛盾。
《米開朗基羅傳》發表五年之后,羅曼·羅蘭發表了以文筆優美,細膩而真實著稱于世的《托爾斯泰傳》。
羅曼·羅蘭以翔實的資料,崇敬的心情描述了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的生活、思想和文學創作活動,作家在對托爾斯泰的評論中有著十分精辟而獨具特色的見解,從中能夠窺見到羅曼·羅蘭的思想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