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孩子》教案6
運用擬人手法,表現出了小鳥兒、樹兒、花兒也對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滿,對孩子們充滿同情,是那樣的愛憎分明。
3、“我有好多美麗的鮮花,”他說,“但孩子們才是最美的花朵。”
這是巨人轉變之后,發自內心的聲音。比喻手法的運用,使語句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研究課題]
1、相關鏈接:王爾德(1854~1900),英國作家、詩人。
2、因為有了愛,世界才如此美好。請每位同學在課下搜集一幅畫、一首歌、一首詩、一句名言,或向其它同學講述一個你身邊發生的動人的故事,都必須以“愛”為主題。用實際行動向你身邊的人奉獻出你的愛心。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學會有感情地朗讀童話。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體會文章情節集中、中心明確,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學習童話運用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主題的方法。感受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妙處。
[基礎鞏固集練]
一、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毛茸茸 棲息 聆聽 徘徊 煙囪
咆哮 上竄下跳 翩翩起舞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愧 徘 篷 咆 耍 雹
魁 排 蓬 炮 要 苞
傀 誹 縫
槐
二、語言積累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棲息:
2、聆聽:
3、徘徊:
4、肆意:
5、翩翩:
6、樂不可支:
7、欣喜若狂:
8、不知所措:
三、朗讀背誦
這是一篇語言生動的童話,在熟悉課文內容,把握特點的基礎上,可以為課文選配適當的背景音樂。朗讀時力求做到三點:一、聲音要清晰、準確、優美;二、感情要豐富,時而歡快、時而納悶;三、帶上孩子般的天真與稚趣。
四、問題探究
1、文章的標題有什么特點?
(提示:“這篇童話的題目揭示了作品的主人公。巨人是一個自私的人物,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是春天的使者。文章就是圍繞著巨人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展開的。)
1、 巨人的自私是從哪些言行里表現出來的?
(提示: 粗聲粗氣地吼叫,“我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我不準外人來這里玩”“筑圍墻,掛示牌。”)
3、巨人找到春天不肯到他的花園里來的原因了嗎?是什么?
(提示:找到了,是因為他自私地趕走了孩子。)
4、巨人怎樣幫助小男孩的?哪些詞語最能表現他的心情?是什么心情?
(提示:巨人悄悄來到了小男孩的身后,雙手輕輕托起孩子放在樹枝上。“悄悄”“輕輕”表明巨人怕嚇著小男孩,非常喜愛孩子的心情。)
5、“中午十二點,人們去趕集的時候。欣喜地看見巨人和孩子們一起在他們所見到的最美麗的花園中游戲玩耍。”(這句話寫趕集的人們有什么作用?)
(提示:通過側面烘托寫出巨人的巨大變化。)
6、巨人用斧子砍圍墻的舉動有什么含義?
(提示:表明了他不要拒絕孩子,不再自私的決心之大。)
五、欣賞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