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古文二則》導學案
卒輦而致之(卒: 輦: 致: ) 亡何( ) 愕然( ) 以千金寄之(寄: )④翻譯下列句子(1)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2)券在心,不在紙。(3)卒輦而致之。(4)重諾責,敦風義。4、講一講請一個朗讀能力較好的同學閱讀課文。在他讀的時候,請同學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探究課文】1、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蔡勉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2、本文是如何體現蔡勉旃“重諾責,敦風義”的呢? 3、文章題目《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中哪里體現了“堅”?蔡勉旃在本文中是怎樣來證明自己的“堅的?請學生用文中的原話回答。4、怎樣理解“券在心,不在紙”這句話?5、《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通過寥寥數語即把人物當時的表情、心理刻畫了出來。請你分析一下,下面幾句話分別反應了人物什么樣的心理活動。⑴愕然不受。( )⑵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 )⑶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 )6.文章從哪兩個方面表現了友人對蔡勉旃的絕對信任?
【拓展提高】1、生活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事例?談談你對這些事例的看法。2、在市場經濟社會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誠信”?請你結合實際談談蔡勉旃的行為有什么現實意義。3、在現實社會你贊不贊成“不立券”這種做法?說說理由。(同學們各抒己見,教師加以引導。)4、課下你能搜集一些有關金錢、誠信的故事、成語、名言警句嗎?
【課堂總結】“誠信乃做人之本”,是本文的主題,我們同學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課時一、學習目標:1、學習《戴震難師》,積累文言詞匯,學習閱讀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章主旨,能順暢朗讀文言文,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2、培養質疑精神和探究思考的能力。二、學習過程:
【感知課文】1、記一記《戴震難師》選自《 》,作者 ,字若膺,號懋堂, 朝語言文字學家、經學家,江蘇金壇人。他是戴震的學生。戴震,字東原,清朝的思想家、語言文字學家,清朝乾隆時候舉人,做過四庫館的纂修,賜同進士出身。戴震是清朝的大學者,他在聲韻方面、歷算方面、地理方面、經學方面,他都有淵博的論述,給中國的考證學,樹立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文章寫了戴震讀私塾時難住老師的故事,表現了少年戴震 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