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案及答案(教案+學案)3
6.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7.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總結: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 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匯,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三.鞏固•延伸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字注音。
強(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換字法解釋加點的詞。
①張目_______②項為之強______③素帳______④私擬作________⑤土礫____⑥凹者為壑_____⑦果如鶴唳_______⑧鞭數十_______
3.指出“以”這個詞在下列語境中的意思。
(1)以叢草為林( )(2)徐噴以煙( )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故時有物處之趣。
(2)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5.解釋下列成語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3)龐然大物——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題。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則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為加點字注音。
怡然稱快: 龐然大物: 癩蝦蟆: 項為之強:
2.上文選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為文章的空白處填上原文。
4.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昂首觀之: 怡然自得: 素帳: 方出神: 鞭數十: 驅之別院:
5.翻譯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帳中。 (2)以叢草為林。
6.作者回憶了童年哪幾件趣事?
7.作者幼時為什么會“時有物外之趣”?
8.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富有情趣的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9.請從文中找出幾個成語。
(三)課外延伸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蕓①曰:“子之插花能備風睛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蕓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過耳。”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