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案及答案(教案+學案)3
二.學習•研討
1.導入(由預習.導學導入),簡介作者有關知識(學生答,師做適當補充)。
2.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3.疏通文意
學生借助注釋,復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教師可以讓每人講一小節,也可以尊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教師參與到討論和爭議中去,然后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同學強調重點字詞,如果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全班合力解決,必要時點撥深化。
★重點詞語師生共同解疑。
(1)弄清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 ) ②項為之強( ) ③果如鶴唳云端( ) ④徐噴以煙( )( ) ⑤蹲其身,使與臺齊( ) ⑥以叢草為林( ) ⑦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⑧鞭數十,驅之別院( ) ( ) ⑨興正濃( ) ⑩方出神( )
(2)弄清加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細察其紋理( ) ②昂首觀之( ) ③使之沖煙而飛鳴( ) ④常蹲其身( ) ⑤觀之正濃(代二蟲) ⑥驅之別院(代蝦蟆)
4.在教師的幫助下,試著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5.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1)聯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么?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2)從課文看,發現或產生“物外之趣”的條件是什么?
(3) 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后,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分自然段背誦
三.鞏固•延伸
(一). 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音或據拼音寫漢字。
鶴唳云端 童稚 項為之強 土礫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凹者為hè yí 然自樂
(二)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寫了 、 、 三件事,全文緊緊圍繞一個“ ”字,揭示了兒童神奇美妙的內心世界。
②“ ”是本文畫龍點睛之語,而這需要通過 和 的心理過程才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