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2
講授新課 出示課題:撐起自我保護傘
1、學生自行解決“教學用題1”與“教學用題2”: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1、2”→學生自行作答→全班抽查統一答案。
2、自學講述解決“教學用題3”: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3→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問題,同桌交流答案→全班抽查統一答題思路→教師補充。
3、討論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4、5”: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4、5” →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問題→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各小組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教師總結點撥。
4、點撥交流總結解決“教學用題6”: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6”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閱讀“指點迷津”,總結全文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無論何時,我們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不要欺騙他人。
板書設計 做誠實的人
一、誠信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情負責
二、現實生活中誠信的復雜性:
1、正確認識“善意的謊言”
不違背誠信原則的三種情形
三、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補充正文 1、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優良品格。
(1)誠實的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優良品格。尤其體現在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2)守信與失信的不同結果:守信、負責受人稱道;失信和缺乏責任感被人遣責鄙視。
(3)學習生活中,點滴小事見誠信:①值日時不擦黑板,不打掃教室;②抄襲作業,不交作業;③上課無故遲到;④考誠作弊;⑤向同學借錢不還。以上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均為不誠信行為,應予以改正。
2、教材中于雄為什么在經濟很困難的條件下,可以得到鄉親們的幫助?于雄的事件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這是鄉親們對于雄的信任,正是這種信任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美好與和諧。
于雄在經濟困難的條件下不失約,做守信、負責的人是難能可貴的,是很感人的。于雄這樣做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于雄那樣誠實守信的人,社會才變得更加美好,從這個意義上講,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做誠實的人。
3、“狼來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誠信”這句廣告詞對我們做人有什么啟示?
這句廣告詞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要講誠信。狼來了并不可怕,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就會把狼打跑;如果失去誠信,多次撒謊說“狼來了”,大家多次上當沒有人再相信他,一旦狼真的來了,就只能自己孤軍奮戰。失去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最后只能使自己陷入可怕的困境當中。因此,做人真正的危險在于失去誠信。
4、什么是善意的謊言?試舉例說明。
如:安慰失去親人的同學、朋友、鄰居而善意地說了一些謊話;為緩解同學面臨的巨大壓力而說了上些不真實的事情;家人暫不把病情真相告訴病人,使病人情緒穩定;……
出于維護當事人的得益,緩解他們內心的壓力和痛苦,減少他們的恐慌。其目的是以善為前提而說的一些話。
5、在特定環境下講這些善意的謊言,是否違背了誠實做人的基本要求?為什么?
不違背誠實做人的基本要求。
因為:誠實是做人的根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做誠實的人就不應該撒謊。但是,任何事情都得辯證地全面地去分析判斷,在特定的情況下講這些善意的謊言,有時是為了維護當事人的最大利益,且不是出于個人“私利”,是可以理解的。與人為善、出以公心,能夠更好地堅持誠信,所以,從根本上說,善意的謊言不違背誠實做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