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師版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案3
②能力目 標:遵紀守法, 初步具備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
③知識目標:知道法律是什么。
2、教學方法
①教法:談話法
②學法:合作式
3、教學模式
激趣導學,激發活力
二、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內容基礎性、概念性較強,學生對法律的概念有點感覺,但又很模糊.對于這一問題,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因此,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情境設疑、對比學習的教學方法。
三、過程設計
【激趣導 學】
情境一:找家游戲
(找出下列左右兩邊語句的對應關系)
見死不救
搶劫財物
遲到曠課
追趕打架
不敬老人
流氓斗毆
師:你為什 么這樣找?
生:(舉 手 回答)
師:要找到三者的區別點,關鍵是要弄清法律是什么。
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律即國法。
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違法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走進教材】
情境二:《今日說法》片斷
(多媒體播放)
由上面事例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法律不同于一般的行為規范, 它與道德比較起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它都有哪一些特殊性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進入今天的法律殿堂!
師:同學們,雖然我們還沒有學習本課,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說出一些法律的特別之處 ,好,誰能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如果你說得差不多,那么你自己將來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大律師。
(一)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下面就請一位同學為我們分析一下為什么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學生講解完以后,再次點明):階級社會——國家——法律——階級本質( 突出重點及難點)強調指出:我國法律的階級本質—— 國法
法律的存在形式:書面
內容特點:相互間權利、義務。舉例:《婚姻法》中就具體規定了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請幾位同學列舉一下自己認為的權利和義務都有哪些).
啟發比較:道德的形成和存在形式
【感悟生活】
情境三:繼續播放《今日說法》
(多媒體播放)
結合案例、學生討論:趙某的抗稅行為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是為什么?法律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作后盾行不行?
請同學們想一想都有哪 一些事情屬于道德的范疇,你們和你身邊的人是如何遵守這些道德規范的?能給我們舉幾個違反道德規范的事例嗎?明確:道德不是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 ,而是靠人們的信念、教育、習慣、自覺來維持的,凡是法律不允許的,都是道德所不允許的;凡是道德所唾棄的,卻不一定是法律所禁止的。
【以案明理】
情境四:播放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片斷
請同學們指出里面的貪官是 誰?你還能舉出一些歷史上的貪官嗎?他們最后的結局都是怎樣的?明確: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古語說得好: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我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權。
你能舉出一些你了解的事例嗎?
其他行為規范有此威力嗎?請同學們討論后舉手發言
教師小結:法律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