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師版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案3
3、同學們,從以上兩種不同的解決方式中,我們悟出什么道理?
(1)法律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方式,許多糾紛并不需要訴諸法律來解決。
(2)但是,法律往往是解決糾紛的最后方式和手段。在無法通過其他方式來協調解決的情況下,才會運用法律來解決。
4、爺爺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稱之為“私了”。 “私了”有什么好處呢?
省時高效,不傷感情。
5、為什么有些問題必須通過法律來解決?什么情況下不能私了?
(1)涉及其他人的利益時;
(2)涉及國家和集體利益時;
(3)情節嚴重時;
環節四:樹立通過法律制裁違法犯罪的觀念。(出示幻燈片七)
父親也遇到了麻煩:他有個朋友叫孫笙,伙同他人搶劫,還傷了人。案發后孫笙跑來找父親,想在他家里躲幾天。父親開始不想答應,但是孫笙指著父親的鼻子破口大罵,罵他不講交情。無奈之下,父親將孫笙藏在家里。但是警察很快抓住了孫笙,父親也因窩藏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的追究。
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法律要制裁違法犯罪?
(2)法律制裁是針對誰,保護誰的?
(3)從父親的事例中,我們得到哪些教訓?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八):
(1)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使違法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使受害人的權利得到保護。
(2)法律制裁是針對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每一個守法公民。
(3)從父親的事例中,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對違法犯罪行為采取寬容和遷就的態度也構成了對法律的侵犯,同樣會受到法律追究。
布置課后任務:
請同學們了解我國法律制裁的種類及其具體內容,分學習小組進行交流探討。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法律為生活制定規矩”、“通過法律解決糾紛、協調關系”、“通過法律制裁違法犯罪”三個主題;知道了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還明白了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達到保護合法利益的目的,對違法犯罪行為采取寬容和遷就的態度也構成了對法律的侵犯,同樣會受到法律追究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法為友,與法同行,做知法、守法、護法的合格公民。
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第二節 生活離不開法律
一、法律為生活制定規矩
二、通過法律解決糾紛、協調關系
三、通過法律制裁違法犯罪
第三節 維護權利 履行義務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尊重規則,尊重權利的好處,把尊重法律,維護權利,履行義務,追求公正作為人生活在社會中的基本態度。
2、能力目標
能夠初步掌握搜集、處理、運用社會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對基本的法律問題能夠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
能夠理解法律的規定及其意義,理解學校及社會生活中的必要規則,能遵紀守法,初步具備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
3、知識目標
知道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了解法律總是通過確立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來發揮作用和功能的懂得青少年應當如何享受權利,履行義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青少年應當如何享受權利,履行義務
難點: 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教學策略】
體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作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促進者、學生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體現體驗教育的要求,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領會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探討如何享受權利,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