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是非善惡教學設計
(在學生列舉、分析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惡、丑。只要我們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的是非善惡。)
情境活動二:感悟真善美 (多媒體展示情境《小明的一天》)
某中學一位七年級學生小明,乘公共汽車上學主動給老奶奶讓座,后來發現老奶奶把包忘在了汽車上,于是他把包交給班主任找尋失主。數學測驗時同桌張強要看他的答案他沒有答應。課間操同學們為貧困生捐款。
吃過午飯,小明來到學校, 班主任王老師告訴他: “小明!那位老奶奶已經找到了,你看她還專門寫信表揚你呢!咱們學校將組織同學們開展向你學習的活動!”
小明也高興的說:“老師這是我應該做的!”班里很多同學圍過來。
同學甲:“小明,你拾金不昧的事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向你學習!”
同學乙:“小明,你真傻!你為什么要把白白撿到的錢還回去?真是不要白不要!”
同學丙:“小明,聽張強說考數學時,你沒告訴他答案,你做得很對!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這樣做,考試的時候堅決不能作弊!
同學丁:“小明,聽說,你把自己的筆記本和鉛筆盒送給王利了,我也應該把自己不用的一些東西送給他,反正留著也是浪費!”
小明聽了同學們的話不好意思的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問題:劇中展示了同學們對小明真善美行為的評價,那么,你對小明的這些行為是怎么認識的,為什么?
學生交流并回答,分析真善美帶來的影響。(指導學生分別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角度談真善美帶來的影響)
總結并過渡:同學們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真善美的行為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對于個人來說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加強品德修養, 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對于社會來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假惡丑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情境活動三:曝光假、惡、丑 (大屏幕展示《小華的經歷》)
寒假期間,小華拿著“壓歲錢”,到附近的電子游戲廳玩。只玩了幾天就把錢輸光了,可是他已經玩上癮了。這時,一個經常來玩的叫張陽的人對他說:“沒錢不要緊,我們來賭一賭賽車,你贏了就給你50元錢,好嗎?”小華很想玩,又不敢問爸媽要錢。就咬牙答應了,第一場就真的贏了50元錢,他高興極了。沒想到這是陷阱,后來,簡直是兵敗如山倒,小華欠了張強近千元,張陽就教小華去偷自行車賣,賣了再還債。一天,當小華又去偷自行車時被警察捉住,送進派出所。
思考:小華這樣做給自己,他人,社會帶來了哪些危害?
請同學們以此為例進行造句
生活中 的行為屬于假丑惡的行為,它將會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假惡丑的現象分別給個人、他人、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
教師講述:
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現象對社會公共生活和社會發展都會帶來消極影響。這些現象危害社會秩序、敗壞社會風氣;對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也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會使一些人價值觀發生扭曲、鋌而走險,違法犯罪。這些消極現象的存在更是給正在成長的未成年人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它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致使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