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單元計劃及教案
舉四種規則的行為:
社會道德:雙休日到市圖書館閱覽室看書,要求必須保持安靜。
學生守則:在學校里上課,自修課必須保持安靜,否則要扣除四項紅旗競賽分。
法律:在法院旁聽審判必須保持安靜。
宗教規范:每天早上,平陽寺的佛家子弟必須靜坐一小時。
請學生開展競猜,哪一種行為是法律,并從中尋找法律和其他規則的區別。(可以運用課本中的表格)
同樣是保持安靜,但他們卻各有不同,通過對比找到法律的三個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生活離不開法律(板書)
活動:看漫畫分析問題
看教材第88頁漫畫,要求學生合作探討問題:
1、法律維護了小鄭的什么權利,要求其鄰里承擔了什么義務?
2、如果沒有“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小鄭的生活將會怎樣?
3、你在生活中碰到過或看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樣處理的?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在社會生活中,沒有法律是難以想象的。在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也是維護人民利益的,它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它規定人們應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這就是法律的“規范作用”。
法律有規范作用(板書)
學生看課本第89頁“法律伴隨我們的一生”,要求學生找一找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涉及的最基本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學生答略)。
學生看課本89頁漫畫。回答問題:
1、你能說出兩幅漫畫涉及的相關法律嗎?
2、如果沒有這相關的法律規定,情況將會怎樣?
學生回答略,教師歸納:
法律還有保護作用,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時刻站在你我的身邊,法律是生活的“衛士”。它時刻維護著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它時刻維護著我們的利益,保護著我們的合法權利。
法律有保護作用(板書)
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每個人的行為都不可能是隨心所欲的。人的行為如果不加以約束,那將會給別人,給社會,最終是給自己帶來不利。所以,沒有行為規則是不行的。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生活需要各種規則,更需要法律的規范和保護;我們青少年應當積極地去學法、用法、護法、愛法。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法不可違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違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引導學生理解刑事處罰含義和種類;提高學生守法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初步具有守法觀念。
教學難點: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別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它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我們必須遵守,如果一個人違反了法律,不但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方框的內容。
二、法不可違(板書)
1、誰都不能違法(板書)
學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書中的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違法的事,不作違法的事這是我們行為的底線,也是對我們最起碼的要求,我們維護自尊,培養自信,實現自立,力求自強,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遵守規則,尤其不能違反法律。那么什么是違法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