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
1、教師準備:搜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名人戰勝挫折的故事等。
2、學生準備:回顧并寫下自己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總結自己戰勝挫折后收獲的人生智慧和經驗;收集名人或身邊的人戰勝挫折的經歷的故事;分好學習小組,選好小組負責人(負責組織本小組學習、討論并做好活動記錄)。
(二)課程內容的分析(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第一
框題
導入:
教師:課前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曲完,講述教師本人和學生同年齡時所遇到的挫折(不同教師可以不同的事例),以此提問學生:是否遇到過不開心的事或者挫折呢?
1,以教師本人的事例,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更能讓學生說出心中的話2,暗示學生每個人一生挫折總是難免的
師生、生生交流把握含義、
分析成因
教師分析:大家想想:當時大家的心情是怎樣呢?
學生:不開心、失望、緊張等等;
教師:這樣一來,我們原先的愿望能達到嗎?
學生:不行。
教師:這是因為我們受到了阻礙、挫折。那么,為什么總會產生挫折呢?
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根據課本圖片p61、62內容講解。概括為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和學校因素、個人因素
教師提問:下列情況的挫折屬于什么因素?
1.父母對我總是不理解,我很生氣和難受(家庭因素)
2.我的成績總上去,我很煩惱(個人因素)
3.父母的離異,但我真的希望一家人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家庭因素)
4.在很多貧困的山區,很多和我們一樣大的小孩都沒書讀,他們渴望讀書但卻無能為力(社會因素)
把握挫折的含義,它含有兩層意思:有目的的活動遭遇失利、失敗、阻礙;產生相應的心理反應。
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先找原因,然后老師梳理概括。
用事例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產生挫折的因素更具體化
教師總結過渡
正是因為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可能完全避開的,所以在我們一生中遭遇挫折是難免的。關鍵是當我們遇到挫折我們該怎辦。
總結并且過渡
分析引導
教師:當我們遇到數學難題時,可能會表現出幾種不同態度?結果分別會怎樣?
學生:一是想方設法解答出來,能學好數學;二是思考一陣子后放棄了,學習半途而廢;三是一看不會做便扔在一邊不管了,只能是不學無術。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有三種不同的態度及其對應的三種不同結果。
整理、對比
教師:以表格的形式把遇到挫折時的三種不同心理反映、對應的三種人生態度及其結果整理出來。
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提高概括力。
教師總結
人生難免有挫折,任何人都會遇到挫折。對挫折用不同的態度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地選擇堅強的態度面對挫折,不被挫折壓倒,才能戰勝挫折。
突出主題,引導學生正確科學的方法。
第二
框題
導入
教師:講述《臥薪嘗膽》的故事,提問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學生:談感受。
引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結果”)
教師總結過渡
對于勾踐來說,他沒有為命運所屈服,在經歷亡國喪家的巨大挫折中忍辱負重,積極準備,尋找機會翻身,終于拯救了國家和自己。同樣,去年遭受百年一遇洪水災害的廣東省樂昌地區的人民,面臨突然來的家園盡毀、痛失至親的情況,依然不放棄生的希望,強忍悲痛的同時在各方的支持下盡快重建家園,想辦法克服困難,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對他們來說這才是上上之計。如果他們無盡地怨天尤人或是望天打卦等待救援,現在也只能是廢墟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