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應用題教學,重在能力培養
“變式課”的教學,有五種基本做法。
1.改變敘述方法。就是題意不變,僅改變題中某些詞、句的敘述方法。
2.改變重點詞語。重點詞語是連接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的紐帶。它是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題方法的主要線索。
3.改變條件。就是把直接條件改變成間接條件,把間接條件改變成直接條件,應用題的問題不變。
4.改變問題。就是條件不變,只改變應用題的問題。改變應用題的問題,不僅使題意發生了變化,而且使解題的思路和具體方法都隨之發生了變化。
5.改變條件和問題。就是把應用題中的條件(直接條件或間接條件)改變成問題,把問題改變成條件(直接條件或間接條件),使題意大變。從而導致分析方法、解題方法的改變。
“變式課”的教學過程,就是數量關系不斷進行變化的過程。由于“變式課”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復雜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深刻性。思維越廣闊,變的途徑就越多;思維越靈活,變的式樣就越新穎;思維越深刻,變的內容就會越復雜。所以“變式課”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能力永遠指的是某種活動的能力,能力只能在活動中形成。能力不僅是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具有心理過程的個性特征,這種心理特征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發展和形成的。培養數學能力就要通過數學知識的運用和練習來進行,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培養不出能力來的。正因為如此,培養能力的教學,一是改革教材,重新編排練習,并使練習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改革教法,重在選用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