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 鄰里之間1、認識周圍的鄰居
第一單元 鄰里之間
1、認識周圍的鄰居
教學目標:
認知:懂得鄰居之間要和睦相處,和睦相處不僅大家都愉快,還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情感:1、愿意與鄰居和睦相處。
2、樹立維護和增進鄰居之間和睦的責任感。
行為:1、說話辦事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
2、對鄰居講謙讓,能量解人。
3、鄰居有困難,熱情幫助。
重點:認識周圍的鄰居。
難點:認識周圍的鄰居。
教具:掛圖
計劃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知:懂得鄰居之間要和睦相處,和睦相處不僅大家都愉快,還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情感:1、愿意與鄰居和睦相處。
2、樹立維護和增進鄰居之間和睦的責任感。
行為:1、說話辦事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
2、對鄰居講謙讓,能量解人。
3、鄰居有困難,熱情幫助。
重點:認識周圍的鄰居。
難點:認識周圍的鄰居。
教具:掛圖
一、談話導入 引出問題
生活在社會中,我們要經常與人打交道,尤其和左鄰右舍接觸更多,因此,鄰居之間和睦相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人和事談一談鄰居之間相處得不好時會存在什么問題。
(設計思路:與鄰居相處對于山區農村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在與鄰居朝夕相處中已經積淀了許多活生生的素材。所以,我的問題直接切入他們的生活經驗——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人和事談一談鄰居之間相處得不好時會存在什么問題。以用這個問題激活他們的生活積淀和參與熱情。)
二、走進生活 找問題。
1、各小組成員結合自己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的事,談一談鄰居之間相處得不好時會出現什么問題。
2、各小組成員交流。
3、各小組匯報交流的結果。
4、歸納總結。
(設計思路:“走進生活,找問題”這一環節主要是發揮團隊的力量和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使更多的生活問題呈現出來。為以后的“身同感受,出點子”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認知:懂得鄰居之間要和睦相處,和睦相處不僅大家都愉快,還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情感:1、愿意與鄰居和睦相處。
2、樹立維護和增進鄰居之間和睦的責任感。
行為: 1、說話辦事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
2、對鄰居講謙讓,能量解人。
3、鄰居有困難,熱情幫助。
重點:認識周圍的鄰居。
難點:認識周圍的鄰居。
教具:掛圖
一、身同感受,出點子
1、各小組成員結合自己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的事,談一談鄰居之間相處得好的做法。
2、各小組成員交流。
3、各小組匯報交流的結果。
4、歸納總結。
(設計思路:與鄰居相處對于山區農村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同樣,他們的生活中更不缺乏鄰居之間和睦相處的榜樣和自己身同感受且行之有效的做法。故此,讓學生結合實際給鄰居和睦相處出點子,他們不但不覺得生疏,還會體驗到快樂。)
二、名言警句中的鄰居關系
●遠親不如近鄰 ●得好鄉鄰勝過親●多年鄰居變成親
●鄰居好,一片寶 ●家有患難,鄰保相助
●親幫親,鄰幫鄰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 ●親向親,鄰向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