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體育快速跑單元教案
教學目標與要求1、 顯性目標:初步學習蹲踞式起跑和途中跑技術,了解快速跑的步頻與步幅的關系。通過各種跑的專門性練習,進一步發展學生快速奔跑能力。2、 隱性目標: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精神和自主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的能力。課次學習內容與目標教學指導
教法與組織
學生活動1了解學生快速跑動作的原始基礎和跑的能力,進行初步測試。1、講解快速跑的動作方法。2、組織學生進行測評3、教師將記錄的成績作為以后的對比。1、 學生集體練習2、 男女生分組測試,安排非測評組活動3、 明確每個人的問題及方向1、學生進行跑的專門性練習(小步跑、高抬腿跑、接20米加速跑*2至3次)2、分組進行測試50米跑3、學生小組自評、互評每一名同學測試的情況。21、 快速跑的基礎知識設疑:50米跑用多少步跑完。2、 發展跑的能力:50米×3 1、 提問:跑50米需要多少步?2、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3、 組織學生50米跑練習。4、 要求積極參加實驗。使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50米跑的步數。1、學生自愿結合小組進行50米跑實驗。通過實驗知道自己50米的步數。2、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跑的步數,計算出自己的步長。50米÷步數=?4、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好、中、差)選擇小組進行50米反復跑。1、請個人或小組回答。2、學生自愿結合實驗小組(5—6)人3、各實驗小組的學生每人跑50米一次。本組同學觀察跑的步數。4、學生根據自己跑的步數和跑的距離計算出自己的步長5、學生根據體能選擇小組 進行(50米×3)。31、學習快速跑的基礎知識:明確決定跑的基本因素是步頻與步幅。2、跑的專門練習。3、發展跑的能力練習50米*3迎面接力賽1、 提問:決定跑速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教師總結分析步幅與步頻的關系,提出怎樣根據自己特點進行提高步幅、步頻。3、講解示范跑的專門性練習。4、組織學生進行步頻或步幅的練習。5、教師巡回指導。1、根據上節課學的米數÷步數=步幅的關系,學生按小組回答決定跑速的基本因素是步幅與步頻。2、設四塊不同的練習場地:(1)行進間高抬腿跑練習區。(2)小步跑練習區。(3)支撐后蹬跑練習區(4)車輪跑練習區。讓學生根據自己步頻差或步幅差的實際情況進行練習1、 請2--3名同學回答決定跑速的因素?2、學生按50米跑的步數多少,針對自己的弱點選擇自己的練習項目、進行自主的專門性練習。3、練習中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相互評價動作的效果。學生猜拳分組,進行50米×3迎面接力賽。4、各小組自評總結41、復習站立式起跑2、跑的專門性練習: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后踢腿跑。3、發展跑的能力練習。讓距離對抗賽:50米×31、提示站立式起跑要點及重、難點。2、 介紹一些提高步幅與步頻的練習方法。3、分別講解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后踢腿跑動作要點及作用。4、巡回指導學生跑的專門練習。5、提示讓距離對抗賽的方法、規則。1、分四小組成四路縱隊在長30米的四條跑道上進行跑的專門性練習2、讓距離對抗賽在八條跑道上進行.學生根據自己速度的快慢結合成八個小組.3、50米對抗賽起跑時,快的學生大約依次讓慢學生20、30、40、50、60、70、80、90cm1、 學生認真聽站立式起跑和專門性練習要點2、學生針對自己弱點選擇專門性跑的內容練習 6----8分鐘.3、各組學生自由協商互讓的距離 4、50米對抗賽3組.5、學生自評總結.51、初步學習蹲距式起跑技術。重點:起動快難點:蹬擺結合技術2、發展快速奔跑能力練習。20、30、40、50米蹲距式起跑1、提問:誰能根據小學學過的起跑知識演示一下蹲距式起跑姿勢?2、講解蹲距式起跑方法并示范。3、組織學生練習蹲距式起跑動作。4、巡回指導各練習小組存在的問題。1、鼓勵學生演示蹲距式起跑動作。2、 四排成體操隊行練習蹲距式起跑3、分8個練習小組在8條包道上進行20、30、40、50米的起跑練習1、認真聽蹲距式起跑的動作方法重、點難點。2、學生集體聽口令進行跑的專門性練習(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跑)20米*3次。3、聽口令做“各就位”“預備”動作。3-5次4、蹲距式起跑,跑出20、30、40、50米各一次61.復習蹲距式起跑技術,發展快速奔跑能力.2.定距離跑:50.60 80米1、11、教師提示蹲距式起跑和定距離跑的要求方法。2、指導學生根據自己體能情況選擇跑的距離。3、組織學生評價跑的情況、1、 四列橫隊成體操隊行練習蹲距式起跑。3、 男女生各分3個練習小組.根據好.中.差體能選擇50米、60米、或80米重復跑。1、自己體會蹲踞式起跑2-3次。2、聽口令練習站立式起跑,跑出8-10米3、自己選擇跑50米、60米、80米距離,重復跑2-3次,4、最后各組自我評價。71、鞏固提高蹲距式起跑技術。2、體會途中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