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的土壤、豐富的物產
五、實地調查、研究
利用周末學生回家的時間,通過實地調查、采集。將采集的土壤按地點、植物的種類進行編號。在學校的實驗室中完成各種數據的測定。
1、酸堿性的測定土壤編號植物種類采集日期采集地ph土壤的酸堿性
2、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
土壤編號
植物種類
采集日期
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
六、收集整理
在實驗數據測定完成以后,小組各位成員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匯總,制成各種表格,在教室的閱覽窗中展覽。教師評選等級,在課堂上予以表揚。部分學生的調查報告記錄如下:
1、柑橘小組的調查報告
名稱:本地早簡介:黃巖本地早分布在澄江兩岸,其樹勢強健,樹冠高大、開展、整齊,呈半圓形,小枝多而較柔軟;單果重80克左右,扁圓形,橙黃色,皮稍粗糙,果肉柔軟,汁多味甜,易化渣,本地早產量高,穩定性好,壽命長,抗寒耐濕強,一般用枸頭橙作砧木,栽培上要求肥水條件高,種植柑橘,理想的土壤ph指標值應在5.5 - 6.5之間。在栽培得當的情況下,進入盛果期后豐產、穩產,單株產量一般在200—300斤,曾有過達1035斤的記錄。本地早有大葉和小葉兩個品系。大葉系葉大、果大,樹冠較開展,果皮較松和粗糙,豐產;小葉系葉小、果小,樹體較直立,果皮較光滑,產量稍低而品質更優。此外尚有早熟系,在國慶節即可采收,但品質較差,風味稍嫌淡泊。
采集地點:澄江
土壤類型:壤土壤類土壤
土壤的ph值:6.2
施肥要求:氮肥鉀肥是柑橘果園施肥計劃中最為重要的兩個營養成分。每年所需要肥料總數的三分之二應該在1月-6月上旬期間施用完成,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肥料應在10月或11月前使用。
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3%
小組評論:我們小組采集土壤過程中,在居民的廚房間后面的橘地里發現有一棵葉色發黃,即將死亡的橘樹。經測量該地的土壤的ph值為8.4,大大超過了適宜橘樹生長的土壤ph值。應馬上施加一些酸性的肥料,停止向其傾倒廚房污水。說明土壤的酸堿性對植物生長影響很大。
2、楊梅小組的調查報告名稱:東魁楊梅簡介:最大特點是果型特大,平均單果重20克,最大單果重達50克,大如乒乓球。6月底至7月初成熟,單果深紅或紫紅,味濃汁多,酸甜適口,較耐貯運。該品種樹勢強健,抗性強,豐產穩產,是目前最為理想的楊梅晚熟品種。楊梅最適宜溫度為15-20℃,12-13 ℃也能生長,怕高溫不耐酷熱,忌烈日照射。要求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若少于1000毫米,常因夏秋干旱而枯死。栽植楊梅的土壤,要求土質松軟,排水良好,含有石礫,ph值4-5。楊梅能與菌根共生,要求比較瘠薄的山坡地;平坦肥沃地栽種楊梅反而使樹體徒長,落花落果多,降低產量。楊梅最適栽種在5-30度的山坡地。向陰地楊梅果實柔軟多汁,風味佳;向陽地果實質硬汁少,應選擇北坡地種植。海拔500米以下、年平均氣溫15℃以上的山區及深山山谷蓄水良好的坡地最適宜種植楊梅。
采集地點:藥山
土壤類型:壤土壤類土壤
土壤的ph值:5.1
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3%施肥要求: 楊梅根系較淺,土壤易被雨水沖刷,管理上常結合施肥進行培土、覆草。施肥方法采用逐年挖穴深施,以有機肥為主,其次鉀肥,控制磷肥。小組建議:楊梅最適栽種在山坡地,平坦肥沃地不利生長。我們小組發現有些楊梅栽種黏性比較強的黃泥土中,屬于黏土類土壤,長勢很差,說明土壤的類別對楊梅生長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