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的加、減法(二)
而小棒圖的出示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策略,可視情況而定,無需非用不可。
“做一做”中的習題都是一些鞏固性的練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加法的豎式寫法和計算順序及方法,讓學生逐步學會獨立地列豎式計算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到此要求全面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例3的教學(進位加):
例3仍然利用了乘車的素材,引出了數學問題,“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列出算式:36+35=它是在前面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例3卻在個位上出現“11”,怎么辦?的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這部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很明顯難就難在進位上,注意要緊扣:
1、為什么要進位?
2、如何進位?十位數怎樣計算?
3、怎樣書寫?”為了突破進位的難點,教材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見十打捆,非常直觀地反映出個位上兩個數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方法。
教科書還在第11頁的虛線框里說明
個位上兩個數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以及怎樣在和的個位上寫數。使學生體會
在進位加法中從個位加起的必要性,以及“1”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教材這樣編排,一方面突出了進位的重點和難點,另一方面又將在前面不進位加法中學習的對位、從個位加起和進位等貫穿起來,為后面總結筆算兩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做準備。
做一做:重點鞏固進位加法中如何進位的問題。還可以增設:25+3()=5() 25+3()=6( ) 考察的目的是到底在什么情況下進位。
筆算兩位數加法計算方法的總結,教材改變了傳統教材直接呈現計算法則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討、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從前面的實際計算中總結出計算方法。教材沒有給出加法法則的名稱,而是提示學生思考“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其目的在于淡化計算法則的文字表述,而注重學生對兩位數加法計算過程及方法的理解。
2、兩位數減兩位數
主題圖:
1、結合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圖,用統計表的方式給出了各申辦城市的得票情況,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爾9票。為例1-例3提供教學資源。
2、進行愛國教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例1的教學(不退位減法):
例1通過北京和多倫多票數的比較,提出數學問題:1、兩個國家共得多少票?2、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既復習了兩位加法的筆算方法,又引出了減法算式“56-22”。
教材提供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策略:因為它有了上一小節的兩位數加法的計算基礎,在這里可以直接將如何計算的問題拋向學生。
無論哪種算法,都是將幾個一減幾個一得幾,寫在個位上,幾個十減幾個十得幾十,寫在十位上。運用筆算加法的知識遷移,進一步強調怎樣正確對位,同時注意結合小圓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兩位數減法的算理即可。
例2的教學(退位減法):
例2(一般的退位減法):它既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單元的難點。和例1一樣都是從北京申奧成功的情景途中提出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不同的是出現了知識矛盾沖突“個位上6減8不夠減”退位減法問題,注意緊扣:
1、為什么要退位?
2、怎樣退位?個位數怎樣算?十位數怎樣算?
3、怎樣書寫?
教材中提供了一種教學思路,即借助小棒操作,用表格形式把小棒操作的每一步驟與豎式計算的每一步對應起來,形成學生會計算的形象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