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的加、減法(二)
這節課的重難點是掌握如何退位,退位過程中十位數與個位數是怎樣變化的,著重解決:①向十位借的“1”是10個一,即借1當十,10和6合起來是16;②十位上被借走了一個十,5-1=4,再用4-1=3,加強算理的敘述。
教材中提出了“想一想:從十位減起方便嗎?”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在進位加、退位減中從個位加減比較方便,也是必要的,為以后的多位數的計算做好準備。
教學建議:1、增設如36-12=和36-18= 加強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的對比、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對比,明了各自的算理;2、繼續加強20以為退位減法的訓練。
例3的教學(退位減):
例3是被減數個位是0的退位減法,在這里它脫離了形象支撐,抽象程度更高,重點是讓學生運用例2一般退位減法遷移、類推掌握個位要算10減幾,從而完成全部退位減法的計算教學。此例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學只需要著重突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十位上退1后在個位上算幾減幾?第二,十位上再算幾減幾?注重學生對兩位數筆算減法計算過程的經歷和計算方法的理解與運用。
筆算減法的法則的總結:與加法一致,學生自主探究歸納。
例4的教學(“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
在本套實驗教材的編寫中,“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問題,與“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一樣,都是具有特殊數量關系的問題,專門安排例題。
在例4中計算不成問題,更要關注的是引導學生獲取教材提供的信息,正確的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方法。教材設計了一個全校衛生評比的情景,給出了部分年級在衛生評比中所得紅旗的情況,但每個班所得紅旗數沒有出全,下面一部分被樹擋住了,只能通過一一對應看出各列之間的相差數,其他的信息通過學生的對話給出,自然引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在這兒,二(2)班的紅旗數量不能直觀數出,必須根據兩個數的關系,分析數量關系:二(1)班得16面,二(2)班比二(1)班少3面,求二(2)班得了多少面紅旗?用16-3解決問題。最后教材通過小精靈提出“你能說出別的班得多少面紅旗嗎?”讓學生利用圖中的信息提出其他問題并解決。
教學建議:教學時要注意挖掘情景圖中的豐富資源。
3、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例1的教學:
例1主要解決的是連加的筆算方法和書寫。它是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整十數與整十數的連加和整十數與一位數的連加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呈現了少先隊員幫農民伯伯摘西瓜的情景
用統計表的形式出示信息,提出了問題“一共摘了多少個?”根據連加的意義,列出算式:28+34+23=可采取自由討論的方式,學生計算出結果:
①28+34=62 62+23=85 ②28+34+23=85
針對這兩種算法,要扣住:這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種簡潔?簡潔在哪?從而確定連加的書寫。
例2的教學:
例2是在例1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同的是在這節課中要讓學生明白在計算中能口算的要口算,提高計算的靈活性。仍然是在摘西瓜的情景中通過對話給出信息,引出數學問題,有85個西瓜,運走了40個,又運走了26個,還剩多少個?根據連減的意義,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會出現:
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寫算式。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思想,可以連續減去兩個數,也可以先減去兩個數的和,即:40+26=6685-66=19這樣理解題意的思路實際上是在為二年級下學期的第一單元,用帶有括號的式子解決問題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