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四冊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6課時 教案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練習二十10、11。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 第102-10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所學的內容,讓學生總結出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2通過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體會估算的意義以及估算的策略的靈活性。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 .學生獨立完成第102頁第1題。
2.指名算得對又快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二.復習筆算。
1問:筆算萬以內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學互答。
3.教師綜合歸納萬以內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4學生完成第102頁第2題。(要求計算要認真)
三.復習估算。
1猜一猜,這些數接近哪個整百整十數?
老師說數,學生猜。
2.估算。
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完成第102頁第3題。
四.數學活動。
1.口算練習。
一人說算式,一人說得數,在相同時間內說得又多又對的老師發給獎品。
2.筆算練習。
(1)教師給出一些數寫在黑板上。
180 360 450 340
(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用以上的兩個數來出加減法題目,另一人計算,每做完一題后,兩人互換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數做做看。
3估算練習。
(1)學生討論,怎樣估算?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二年級下冊)>>第104頁-10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物體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2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體的輕重。
3使學生初步了解到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可以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的意識。
教具準備 磅秤、盤秤、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要想知道物體的重量,怎么辦?
2重量單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顆小紐扣、一個雞蛋、一個蘋果分別有多重?
2先讓學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稱出重量,看誰估得準。
二.比一比物體的重量。
1三個同學為一組,拿出自己的書包,先分別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個書包重?
2 用盤秤稱出重量,看誰估得準.?
四.秤體重。
1教師指導學生怎樣看磅秤。
2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后,再進行活動。
(1)一組同學秤體重。(學會看秤)
(2)一組同學做體重的原始記錄。(通過記錄稱體重的結果方式滲透統計的初步知識)
(3)一組同學用背一背同學來體驗各種不同的體重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概念。
(4)以上各項各小組輪流進行。
(5)學生討論、交流,從你們的記錄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能統計出什么?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