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分桃子”
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32——33頁“分桃子”,教材是通過學生動手分一分,體驗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了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后續學習、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
二、學生分析: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分東西的生活經驗,進行“分一分”的實踐活動,知道“同樣多”或“一樣多”就是“平均分”。在“分一分”系列活動過程中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平均分,為學生認識除法的意義打下認知基礎。
三、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分一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知道平均分是分得同樣多。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簡單問題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會與他人合作意識。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課件演示,教師講述)
有一天,猴媽媽上山摘桃子,看到又紅又大的桃子,猴媽媽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它想,這回我的兩個小寶寶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了。猴媽媽摘了滿滿的一筐桃子,高高興興的下山了。可是剛走到半山腰,猴媽媽數了數筐里的桃子又為難了,這8個桃子該怎么給兩個小寶寶分哪?(停止播放)
師: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猴媽媽想辦法來分一分嗎?
生:愿意。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幫助猴媽媽分一分(板書:分一分)
(二)、動手操作,認識平均分
1、動手操作,體會“分”的結果的不同形式。
師:先想一想應該怎樣分?也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想好的同學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師:誰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說一說?(生匯報)
生1:聰明的猴子分給7個,不聰明的分給1個
生2:大猴子分給3個,小猴子分5個
生3:聽話的猴子分7個,不聽話的分1個
生:乖巧的猴子分6個,不乖巧的分2個
生:每個猴子都分給4個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初步體會平均分
師:同學們想出這么多辦法,真了不起!哪一種分法使兩只猴子都滿意哪?
生:每只猴子都得到4個
師:8個桃子分給兩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4個,兩只猴子都會滿意,那也就是兩只猴子的得到的同樣多。(板書:同樣多)
師:剛才同學們替猴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使兩只猴子分到同樣多的桃子,相信這兩只小猴一定特別感謝你們,你們的表現特別出色,老師也獎勵給你們每組一個小禮物,拿出來看一看。(生:打開禮物包發現是“糖”,十分驚喜)
師:快速數數共有多少塊糖?
生:共有12塊糖
師:請同學們把12塊糖分給你們小組的4名同學,要求每人分的同樣多,你們做到了嗎?
生:分糖
師:哪組同學把你們的分法和大家說一說?
生:12 塊糖分給4名同學,每人分3塊……
師:像這樣“把8個桃子分給兩只小猴,每只小猴分4個;把12塊糖分給4名同學每人分3塊” 每份分得同樣多又叫……
生1:平均分
生2:平均分
師:像這樣“把一樣東西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又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誰能把剛才分桃子的過程完整地說一遍?
生: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小猴,每只小猴分4個(生練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