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分桃子”
師:那我們剛才分糖的過程該怎么說哪?
生:12塊糖平均分給4名同學,每人分3塊(生練習說)
(三)組織練習,理解平均分
師:剛才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現在老師這里有兩組圖片(一組是平均分,一組不是平均分),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哪一組是平均分? 說出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組是平均分,8個圓片分成了4份,每份都是2個,所以是平均分。
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我們再看看第二組圖片呢?
生:不是平均分……
師:你們能不能想辦法使這組圖片變成平均分?利用學具擺一擺。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擺一擺?邊擺邊說出你的想法。(生擺出不同的分法)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這么多方法使這組圓片變成了平均分,小花貓看到你們這么聰明,也想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你們歡迎嗎?
生:歡迎(師貼出3只小花貓)
師:來了幾只小花貓?
生:3只
師:小花貓是來做客的,老師為小花貓準備了它們最喜歡吃的小魚,數一數共有幾條小魚?(師貼圖)
師:15條魚平均分給3只小花貓,每只小花貓分到幾只?你想怎樣分?用學具擺一擺。
師:分好的同學到前面來分一分?(生演示自己的分法)
師:我們已經為每只小花貓分到了食物,它們現在一定特別的開心,也會非常愿意和我們在一起學習。接下來請同學們打開書33頁看看書上的問題我們能不能解決。(生獨立完成書中習題:分一分的1、2、3,然后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表現得特別出色,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袋智慧星,請同學們把這些智慧星平均分給你們組的每個同學好嗎?(生開始分智慧星)
師:你們是怎樣分?哪組同學愿意說一說?
生1:8顆智慧星平均分給4名同學,每名同學分2顆
生2:我們組有9顆智慧星平均分給4名同學,每名同學分2顆,還剩一顆怎么辦呢?(生很為難的樣子……)
師: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生;我們組研究決定這一顆分給表現最好的同學。
師:你們組的想法真好,老師支持你們!請你們組選出代表給大家再說一說好嗎?
生:略。
(四)、反饋評價,體驗體驗
師:大家學得很好。你還愿意接受挑戰嗎?
生:齊答:愿意!
師:請打開書做33頁的“試一試”。
生:獨立完成。
師:組織交流,評價上反饋。
師:看到同學們的表情,老師就知道這節課你們的收獲一定很多,和大家說一說吧。
(生談本節課的收獲)
五、習題設計:
練習的設計緊緊圍繞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教材為主,通過教材的“分一分”和“試一試”,加強了雙基訓練。此外,還設計了“變式”練習(教師出示兩組圖片),先判斷是不是“平均分”,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學具,把不是“平均分”的那組圖片進行平均分的“開放式”習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創新意識,加深對“平均分”這一概念的理解。】
六、教學反思: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世紀)二年級上冊《分桃子》一課教學,主要是通過“分桃子”的過程,使學生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體驗“平均分”的含義。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動手分一分的活動,讓課堂成為提升學生數學思考的訓練場。
1、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我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請你幫助猴媽媽分桃子——分一分”這樣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數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生長點,改變了傳統的概念教學“復習——引入——新課——練習 ——鞏固”的模式。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講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分的“同樣多”(平均分)兩個猴寶寶才滿意,適時滲透數學文化思想,使學生數學思考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