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
(三)活動二:數一數圓片有幾個
1.學生獨立觀察(教材第2頁)第2個情境圖,應用從“活動一”學到的方法數一數圓片有多少個,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怎樣列出算式。
3.再請學生認真地看一看,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數的,比較一下兩種不同的數法所對應的算式有什么區別。
4.教師板書,表示所列的兩個算式的區別: 6+6+6+6(有4排,每排6個)=24(個)4+4+4+4+4+4(有6列,每列4個)=24(個)
(四)活動三:數一數有多少個方格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教材第3頁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反饋:說說你是怎樣數的?怎樣列式?
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
師:認真觀察我們列出的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每個算式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五)活動四:數一數蘋果有多少個
1.學生獨立解決教材第3頁第4題。
2.把問題引申,進一步要求學生寫出計算6盤、10盤、15盤蘋果的連加算式并算出結果。
3.就怎么計算15盤蘋果有多少個,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從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從第一個3開始,3,6,9…3個3個地跳著數,數到最后一個3,得到45。
算法3:3個3是9,15個3就是5個9,9+9+9+9+9=45。
算法4:5個3是15,15個3就是3個15,15+15+15=45。
4.進一步向學生提出:表示原來的算式有沒有比算法4更簡捷的方法呢?這是我們下一節要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智慧老人說的一句話:“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
(制造了一個懸念,激發學生學習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六)小結
1.根據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計算全班人數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學請舉手做個象征勝利的手勢,鼓勵一下自己。
2.讓學生交流這堂課的體會和收獲。
(七)板書設計
數一數
1、有3個5 有5個3
5+5+5=15 (個) 3+3+3+3+3=15(個)
2、每排6個,有4排 每列4個,有6列
6+6+6+6=24(個) 4+4+4+4+4+4=24(個)
3、10+10+10=30(個)3+3+3+3+3+3+3+3+3+3=30(個)
教學后記: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數,從無規律的數數到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數。在總結的時候我說得太多,學生說得比較少,總的來說學生還是掌握數數的技巧。
課題兒童樂園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實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掌握它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上一節“數一數”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不僅讓學生經歷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計算相同加數連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的名稱。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或者會用相應的相同加數連加算式計算乘法算式的結果,都是學生是否理解乘法運算意義的標志。把相同加數連加算式寫成乘法算式,關鍵是確定兩個乘數各是多少:一個乘數就是相同的加數,不會出錯;另一個乘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它隱含在連加算式中,要加以強調。這也是教材設計的一個亮點。強調這一點,有助于加深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