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數與乘法
考核內容選項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強一般不足學生能否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強一般不足學生學習是否認真認真一般不認真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數一數學習活動積極一般不積極學生是否善于合作積極一般不足學生是否有條理的思考強一般不足學生是否具有創造性強一般很少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作出積極的反饋,正確的給予鼓勵和強化,不足的給予指導和矯正。2、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中學生可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1)我找到的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2)對解決問題的反思。(3)“數一數與乘法”的學習收獲(4)自己特有的解題方法。(5)印象最深的學習體驗(6)“問題銀行”來幫我(7)最滿意的一次作業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并幫助學生確定材料,以培養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監控的能力和負責的態度。3、紙筆測驗和質性評價北師大版數學第三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評價試卷1、看圖列式計算 ” ” ” ”(1)每束有( )個氣球 (2)每群有( )個人一共有( )束 一共有( )群一共有( )個 一共有( )個人列式: 列式: 2、最佳搭配3×75×63×48+8
6×54×38×27+7+7
3、共有多少個五角星?˜˜˜˜˜˜˜˜˜˜˜˜˜˜˜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4、你會改寫嗎?8+8+8= o¡o 5+5+5+5=o¡o10+10+10= o¡o 3+3+3+3+3=o¡o1+1+1+1+1+1+1+1= o¡o 9+9+9+9=o¡o5、老師給同學們買了3套書。 10元 10元 10元(1) 一共買了多少本書?列式: (2)一共花了多少元? 列式: 照樣子,用你喜歡的圖案畫一畫5×3 6×2 3×4例: ¸¸¸¸¸¸¸¸¸¸¸¸¸¸¸ j j 本單元教學結束時,教師創造性的以書面檢測的形式評價學生,評價的結果應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定量評價可采用等級制的形式,定性評價即質性評價,采用評語的形式來補充等級的不足。如:你在本學段數學學習中,能積極的參與數學學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認真傾聽,善于提問,經常想出與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讓大家好佩服你!如果計算能準確些,那你會更棒!又如:新學期,你明顯的進步了。老師發現本學段數學學習中,你知道把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表述出來,并且能和同學積極交流,時常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很欣賞你發現的生活中用乘法表示的問題,繼續加油,你會更棒!總之,教師的著眼點應關注學生以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還存在哪些不足。學生在閱讀了這樣的評語后,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更大的自信心,明確后段努力的目標。五、課程資源采擷文本資源:(1)關于信的趣談l世界上最慢的信是159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寫給中國明神宗的信。此信隨輪船在海上遇難,直到1978年才打撈上來,歷時382年。l世界上最快的信是1981年英國從倫敦寄出的,只用了2分鐘就到了加拿大多倫多的收信人手中,這封信是掃描后用衛星傳遞的。l目前殘存下來的最古老的信件由泥版制成,上面書寫的是楔形文字,其使用的時間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l世界第一封衛星傳真信件,是1980年6月17日從英國倫敦,用1分鐘時間將信件傳送到加拿大的多倫多。 資源鏈接:常用數學符號的由來 “+”: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所創。在橫線上加一豎,表示增加的意思。 “-”:亦是魏德美創造。在加號上減去一豎,表示減少。 “×”:是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所以將“+”號斜了過來。 “÷”:是18世紀瑞士人哈納所創。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橫線把兩個點分開。 “=”: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發明。他認為世界上只有用這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符號來表示等值最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