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人教新課標二下)
師:這是三位同學四個學期的數學考試成績統計圖,我們分別看一下每位同學每個學期的成績是多少?能不能預測一下他們下一學期可能會得多少分?我們再試著分析一下,他們三人在學習上有什么特點,為使他們今后在學習上有更好的表現,送他們每人一句話。
三、課外延伸,應用統計。
學生課后,把自己各學期的考試成績做成一張統計圖,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考慮怎樣調整學習狀況。
【評析】
本課處處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具體分析如下:
1.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①在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時,創設了“勞動大比武”和“統計喜歡的動畫片”兩個情境,使學生通過動畫與實際組織經歷了收集、整理的過程。
②在認識條形統計圖時,創設了“數汽車”的情境,此時,學生已有了1格表示1個單位、1格表示2個單位的知識經驗,教師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沒有出現統計圖左側數據,不把一格表示5個單位直接轉達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裁決,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學生在爭辯中達成共識,從而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了知識在否定與肯定中產生的過程。
2.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必要性。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生活中,善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種體現個人品質與風采的素質。作為教師,就應通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形成良好品質,這也正是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課開始時設計的“勞動大比武”很巧妙,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數出小兔子們的勞動成果的,這就逼著學生們進行合作,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3.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人的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個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情感和態度,才能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本節課在設計各環節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經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認識到了學習統計的必要性:為給小兔子們當裁判而統計、為了解各種車的數量結構而統計、統計同學們喜歡的動畫片可以給電視臺的節目編導出謀劃策、統計同學們的學習成績可以為今后的學習做出指導。每個情境決不是“信手拈來”,而是處處體現了培養學生的情感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