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教師:盡管同學們的身高不同,但1厘米卻是一樣長的,結合你或同學的身高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學生自己用手比出1 cm的長度)剛才有的同學比1厘米有這樣長,有的比的這樣長(師邊說邊比),1 cm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長。你是怎樣看的?引導學生匯報:從0到1是1 cm長,從2到3也是1 cm長……掛圖演示1 cm的長度。
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 cm。(如果學生問到1小格,教師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后再學習。)學生找身邊長度大約是1 cm的物體。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小紙條的短邊長是1 cm。圖釘的長是1 cm。小方塊每條邊的長是1 cm (全體驗證小方塊每條邊是1 cm長) 。 手指的寬約是1 cm (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 cm,之后匯報) 。請孩子們再用手比畫一下,1 cm是多長呢? (學生比畫出1 cm的長度) 再閉上眼睛想一想,1 cm有多長?剛才有的同學在觀察尺子時發現尺子上有字母“cm”,它表示厘米,我們今后在寫厘米時,就可以直接用這個字母“cm”表示。(教師板書:1 cm)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幾厘米又是多長呢?里面分別有幾個1厘米?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 cm大約有多長。
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6 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8 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 cm長?
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
板書設計
測量長度
1厘米=1cm
掛圖
測量長度
白臘九校:陶啟杰
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小黑板、掛圖、米尺、直尺、吸管。
一、實踐體驗,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喝牛奶的吸管)讓學生估一估,有多長?
2.量吸管的長度
剛才大家估的只是一個大概數,要知道吸管的準確長度究竟是幾厘米長,應怎么辦?學生試著用尺子測量吸管的長度,量好了可相互說說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學生上臺邊演示邊介紹量法,其他學生評價他量得怎么樣。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用直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對準要量的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對的是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3.量課桌
現在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你有辦法了嗎?量一量吧。學生同桌測量,量后交流,注意對誤差的說明。師生共同確定把哪一個數據告訴木器廠的經理。
二、鞏固練習,實踐運用
1.填空教科書第56頁例1,讓學生填一填。
2.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小黑板出示)
(1)數學書的長大約為20 cm。
(2)家里門的高度大約為2 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 cm。
(4)黑板寬約3 cm。
3.斷頭尺量橡皮的長度
出示沒有零刻度的直尺,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用這塊斷尺子量出橡皮的長度,再用掛圖動態顯示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