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除法》(精選15篇)
《有余數除法》 篇1
教學內容:國標本蘇教版第四冊p1-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感受有余數的平均分,并能根據圖正確列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1.每人分2枝鉛筆
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做一個分鉛筆的游戲。
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了10枝鉛筆,請每組的1號同學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給幾個人?
學生小組活動。
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分的結果?
分完了沒有?
其他組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我們把這一次分鉛筆的結果填在這樣的一張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人 還剩幾枝
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填2),分給了幾人?(填5)。
還剩幾枝?沒有剩余,我們就畫上一短橫。(劃橫線)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鉛筆
10枝鉛筆,每人分2枝,5個人正好分完。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填3),會怎么樣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們一起試著來分一分。
從2號同學起,每人試著分一種,并把分的結果告訴組長,組長把它記錄在這樣的一張表里。(出示學生的表)當一個人分的時候,別人要注意他分得對不對,組長填的時候,大家要注意組長填對了沒有。
學生小組活動。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活動的結果告訴大家?我們請這組的同學說,每人分3枝,誰來說?……
指名小組匯報,教師把學生匯報的結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數用紅色填寫。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提問:
這里剩下的1枝還夠不夠分給1個人?為什么?
這里剩下的2枝還夠不夠分給1個人?為什么?
其他組有沒有不同?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次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把你的發現告訴你同組的小朋友。
學生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誰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如學生說:我發現前兩個數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數都等于10。師提問: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學生說:我發現每人分的枝數越多,分的人數就越少。師:反過來每人分的枝數越少,分的人數就——越多。)
如學生沒有發現,教師引導:
請同學們看(指最后一攔),10 枝鉛筆,在分的時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對!10枝鉛筆,在分的時候,有時正好分完,有時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幾次分的時候有剩余嗎?
如學生說第1次……,教師引導: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還有每人分……,還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這幾次,你能根據分的結果寫出除法算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在表格左面寫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誰能說出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指第2道算式,在這道算式中,除數是幾,商是幾?
這三次沒有分完的,我們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先來看每人分3枝的這一種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3 )人,還剩( 1 )枝。
師讀這句話,在寫這道除法算式時,被除數是多少,(填10÷)除數是幾?(填3=)商是幾?(填3)這個3表示什么?(填“人”)還剩幾枝?
還剩1枝怎樣表示呢?我們可以在3人后面點6個小圓點(邊說邊點),再寫上1枝(邊說邊寫),這個1就表示還剩1枝,根據它的意思,你想應該給它起個什么名字?
學生自由說。
對,這個剩下的1就叫作余數。板書:余數
這個算式(在算式下劃紅線,單位名稱不劃出)就讀作10除以3等于3余1,跟我一起讀一讀,再齊讀。
把單位名稱帶進去,誰會讀?(指2人讀)
這個1 叫作什么?
生:這個1叫作余數。
根據剛才分的結果,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
生:10除以3等于3余1在這里就表示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人,還剩1枝。
每人分4枝,每人分6枝,也都有剩余,你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先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討論好的把書上第2頁試一試中的除法算式填寫完整(出示寫在小黑板上的題目)。請一個同學填在小黑板上。
都填好了吧,我們來看××同學填寫的,填得對不對?
誰來把第1題讀一下?表示什么意思?
第2題誰來讀?表示什么意思?
指第一個除法算式,誰來說出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第二個算式的除數是幾?商呢?余數是幾?
3.揭示課題
請同學們看,這3道除法算式(指三個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和這2道除法算式(指兩個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對!這三個除法算式都有余數,像這樣的除法我們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今天這一堂課,我們就共同研究了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4.練習
(1)下面我們進行練習,先看想想做做第1題。
小黑板出示第1小題。
師讀:8個圓,每3個一份,分成了( )份,還剩( )個。
請同學們拿出8個圓片擺一擺,再把擺的結果填在括號里,并且把下面的算式填寫完整。(請1個學生上黑板擺并填寫)
我們來看××同學擺的,他擺得對不對?算式呢?誰來把這個算式讀一遍?
第二題,誰來讀題?
小黑板出示第2小題。
生讀:11個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 )個,還剩( )個。
我們用圓片代替三角,先擺一擺,再填空。
學生擺好后,再填。(請1個學生上黑板擺并填寫)
都填好了吧,看××同學擺的,對不對?算式呢?
誰來讀這個算式?
這2題都對的同學請舉手。(幫有錯的同學糾正,哪一題不對,錯在哪里)
(2)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這道題。
小黑板出示第2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這幅圖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2道題,我請一個同學上來寫,其余同學填在書上。
學生填寫,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填寫。
我們看××同學填的,他填得對嗎?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題對不對?表示什么意思?
仔細看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最后看第3題。
小黑板出示第3題。
請同學們看黑板,這里有4道題,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2道題在讀一讀,并說說商和余數各是多少?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5.全課總結
今天這一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平均分一些東西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有剩余。這兩種分東西的方法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有余數的我們就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6.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看這幅田園風光圖,說說上面都有些什么?(西瓜,小兔,豬,小朋友)請每個同學先想一想,根據這幅圖你能說出哪些除法算式?想好了就下位找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全班交流。
《有余數除法》 篇2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余數概念及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的試商.
教具和學具
實物圖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豎式計算(兩人板演)
8÷4= 36÷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
( )里最大能填幾?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大家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除法.同學們看一看,今天學的筆算除法與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橫式和豎式寫在練習本上,并指名板演.
訂正時,提問:
① 在被除數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
② 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樣分?分分看.
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梨.(教師行間指導)
提問:
① 出現了什么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
② 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個”.怎樣列式計算呢?(7÷3= )
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教師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么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有剩余,剩1個梨)
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1個,我們就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為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即
7÷3=2……1
讀作:“商2余1”.學生齊讀一遍.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
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
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板書課題)
(4)練一練:
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訂正時,教師著重提問:
(1)商2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
(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
(3)橫線下面寫什么?表示什么?
(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
2.教學例2
(1)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里有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
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
還剩下8,8里還有一個5呢?說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
38減40不夠減,說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最后結果是商7余5.
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號里最大填7)
(3)練一練:
14÷4=□……□
想:4和幾相乘的積接近14,又比14小.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商,最后的結果怎樣說.
(4)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三道,把每題的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余數都比除數小)
如果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說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況下,說明商大了?(被除數不夠減去除數和商相乘的積時,說明商大了)
(4)小結:計算,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 38÷6= 47÷9=
全班動筆練習,指名兩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訂正.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發展性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思考性練習.
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有余數除法》 篇3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余數概念及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的試商.
教具和學具
實物圖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豎式計算(兩人板演)
8÷4= 36÷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
( )里最大能填幾?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大家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除法.同學們看一看,今天學的筆算除法與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橫式和豎式寫在練習本上,并指名板演.
訂正時,提問:
① 在被除數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
② 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樣分?分分看.
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梨.(教師行間指導)
提問:
① 出現了什么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
② 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個”.怎樣列式計算呢?(7÷3= )
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教師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么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有剩余,剩1個梨)
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1個,我們就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為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即
7÷3=2……1
讀作:“商2余1”.學生齊讀一遍.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
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
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板書課題)
(4)練一練:
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訂正時,教師著重提問:
(1)商2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
(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
(3)橫線下面寫什么?表示什么?
(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
2.教學例2
(1)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里有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
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
還剩下8,8里還有一個5呢?說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
38減40不夠減,說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最后結果是商7余5.
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號里最大填7)
(3)練一練:
14÷4=□……□
想:4和幾相乘的積接近14,又比14小.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商,最后的結果怎樣說.
(4)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三道,把每題的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余數都比除數小)
如果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說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況下,說明商大了?(被除數不夠減去除數和商相乘的積時,說明商大了)
(4)小結:計算,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 38÷6= 47÷9=
全班動筆練習,指名兩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訂正.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發展性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思考性練習.
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有余數除法》 篇4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余數概念及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的試商.
教具和學具
實物圖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豎式計算(兩人板演)
8÷4= 36÷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
( )里最大能填幾?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大家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除法.同學們看一看,今天學的筆算除法與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橫式和豎式寫在練習本上,并指名板演.
訂正時,提問:
① 在被除數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
② 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樣分?分分看.
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梨.(教師行間指導)
提問:
① 出現了什么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
② 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個”.怎樣列式計算呢?(7÷3= )
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教師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么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有剩余,剩1個梨)
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1個,我們就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為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即
7÷3=2……1
讀作:“商2余1”.學生齊讀一遍.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
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
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板書課題)
(4)練一練:
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訂正時,教師著重提問:
(1)商2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
(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
(3)橫線下面寫什么?表示什么?
(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
2.教學例2
(1)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里有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
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
還剩下8,8里還有一個5呢?說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
38減40不夠減,說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最后結果是商7余5.
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號里最大填7)
(3)練一練:
14÷4=□……□
想:4和幾相乘的積接近14,又比14小.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商,最后的結果怎樣說.
(4)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三道,把每題的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余數都比除數小)
如果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說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況下,說明商大了?(被除數不夠減去除數和商相乘的積時,說明商大了)
(4)小結:計算,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 38÷6= 47÷9=
全班動筆練習,指名兩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訂正.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發展性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思考性練習.
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有余數除法》 篇5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余數概念及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的試商.
教具和學具
實物圖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豎式計算(兩人板演)
8÷4= 36÷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
( )里最大能填幾?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大家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除法.同學們看一看,今天學的筆算除法與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橫式和豎式寫在練習本上,并指名板演.
訂正時,提問:
① 在被除數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
② 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樣分?分分看.
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梨.(教師行間指導)
提問:
① 出現了什么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
② 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個”.怎樣列式計算呢?(7÷3= )
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教師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么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有剩余,剩1個梨)
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1個,我們就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為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即
7÷3=2……1
讀作:“商2余1”.學生齊讀一遍.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
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
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板書課題)
(4)練一練:
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訂正時,教師著重提問:
(1)商2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
(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
(3)橫線下面寫什么?表示什么?
(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
2.教學例2
(1)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里有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
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
還剩下8,8里還有一個5呢?說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
38減40不夠減,說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最后結果是商7余5.
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號里最大填7)
(3)練一練:
14÷4=□……□
想:4和幾相乘的積接近14,又比14小.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商,最后的結果怎樣說.
(4)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三道,把每題的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余數都比除數小)
如果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說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況下,說明商大了?(被除數不夠減去除數和商相乘的積時,說明商大了)
(4)小結:計算,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 38÷6= 47÷9=
全班動筆練習,指名兩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訂正.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發展性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思考性練習.
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有余數除法》 篇6
教學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知道余數的意義,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式題。
2、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策略意識和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 看誰能很快說出( )里最大能填幾?
( )×5<6 ( )×3<20 5×( )<38
( )×4<22 6×( )<34 7×( )<24
2、 游戲“猜猜看”激發孩子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圖:幾十個按紅、黃、藍順序排列的彩球。
師;老師不看屏幕,同學們告訴我幾號球,我就能說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生: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顏色呢?
二、新課
1、 設疑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上的3道除法式題
6÷3= 7÷3= 11÷3=
學生提問:7÷3=、11÷3=該用哪句口訣,該怎樣計算?
2、 解疑
(1) 擺一擺
師:①同學們動手分一分,7÷3、11÷3的結果是多少?
②剩下的為什么不再分呢/
③今天分的這兩道與以前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的不夠分的數就叫余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出示課題)
(2) 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知道7÷3的結果,那么筆算3 7 ,商是幾,豎式該怎樣列,余數該寫在哪兒,請同學們同桌議一議,也可以動手試著做一做。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① 3 7 商是幾,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②7的下面應該是幾,為什么?“6”表示什么?
③余數是幾?你是怎么算出來?“1”表示什么/
④橫式中的得數該怎樣寫?
教師指導:
先寫商,接著用6個點表示還剩,最后寫余數“1”。讀作;六余一
師:的筆算與整除除法的筆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做一做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中的式題
把一位同學的式題用投影儀展示,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全班集體講評。
3、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 請同學們觀察7÷3、11÷3的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7÷3=2……`1 11÷3=3……2
2 3
3 7 3 11
6 9
1 2
(2) 學生提出問題: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余數比除數大行嗎?余數和除數可不可以一樣大呢?等等
4、 突破難點 解決問題
(1) 情景圖:分四次蘋果,列出除法算式
第一次:有15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剩下的3個還夠分一盤嗎?為什么?那么“3”就是什么數?(余數)
列出除法算式15÷4=3……3
第二次:有16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分3盤時,問;剩下4個是余數嗎?為什么?
師:可見剩下的數都是余數嗎?為什么?(不是)那么,剩下怎樣的數才叫余數呢?
列出除法算式:16÷4=4
第三次:有17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老師分了3盤,還剩下5個就不再往下分了,你們認為這樣分恰當嗎?
列出除法算式:17÷4=4……1
師;通過分蘋果我們列出了3道除法算式,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思索、討論,得出結論:①剩下不能再分的數才叫余數。
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2) 小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除數是8,余數有可能是幾?
5、 筆練
請學生筆算38÷5,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小結;①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算式,要想幾和除數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于被除數,商就是幾。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練習
1、 基本練習
(1)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4 21 6 26 5 17 9 80 7 40
(2) 給做對的小動物戴花
49÷6=8……1 36÷7=4……8 43÷5=8……3
8 4 8
6 49 7 36 5 43
48 28 40
1 8 3
2、 變式練習
(1) 游戲“猜猜看”
師:現在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猜球顏色嗎?
生:①這些彩球是按紅、黃、藍3種顏色為一組排列。
②還運用了今天學的“有余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學生試著猜猜看,學生提出問題,課后思考
① 大的數該怎樣猜?
② 彩球顏色增加了,同學們會猜嗎?
《有余數除法》 篇7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余數概念及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的試商.
教具和學具
實物圖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豎式計算(兩人板演)
8÷4= 36÷9=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
( )里最大能填幾?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大家學會了除法豎式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筆算除法.同學們看一看,今天學的筆算除法與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
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橫式和豎式寫在練習本上,并指名板演.
訂正時,提問:
① 在被除數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
② 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樣分?分分看.
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梨.(教師行間指導)
提問:
① 出現了什么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
② 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個”.怎樣列式計算呢?(7÷3= )
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教師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么被除數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有剩余,剩1個梨)
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1個,我們就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為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即
7÷3=2……1
讀作:“商2余1”.學生齊讀一遍.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
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
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板書課題)
(4)練一練:
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訂正時,教師著重提問:
(1)商2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
(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
(3)橫線下面寫什么?表示什么?
(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
2.教學例2
(1)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里有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
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
還剩下8,8里還有一個5呢?說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
38減40不夠減,說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最后結果是商7余5.
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號里最大填7)
(3)練一練:
14÷4=□……□
想:4和幾相乘的積接近14,又比14小.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商,最后的結果怎樣說.
(4)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三道,把每題的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余數都比除數小)
如果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說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況下,說明商大了?(被除數不夠減去除數和商相乘的積時,說明商大了)
(4)小結:計算,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口述計算過程.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5= 38÷6= 47÷9=
全班動筆練習,指名兩學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訂正.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著重檢查余數的大小和別忘在橫線上寫余數.
2.發展性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思考性練習.
在方框里填合適的數.
《有余數除法》 篇8
一、探索導入
1、組織分鉛筆活動,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鉛筆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樣分?
(2)指名說說。
(3)學生操作,完成P、1表格。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人
還剩幾枝
2
3
4
5
6
(4)班內交流,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2、討論:看著表格,誰能把剛才分鉛筆的情況進行分類?
3、討論并講述:把平均分鉛筆的情況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剩余的;一類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除法。(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寫平均分后沒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書:10÷2=5(人) 10÷5=2(人)
2、指名說說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稱,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學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學生試著寫,教師指導寫法:
如:根據表格,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人(邊說邊寫10÷3=3(人)),還剩1枝,就接著寫6個小圓點,然后再寫1(枝)10÷3=3(人)……1(枝)
4、學習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稱。
師:根據1(枝)的意思,誰能給它起個名字?(板書:余數)
5、學習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讀法。
學生試讀,指導讀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學生試著寫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寫算式。
(2) 讀算式。
(3) 指名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四、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讀題,按要求先動手擺擺,再把書中的( )和算式填寫完整。
集體交流,讀出算式,指名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想想做做”第2題: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比較兩題的異同。
3、“想想做做”第3題:先把要求讀讀,然后同座位說說,再指名說說。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請大家課后把剛才想知道的與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有余數除法》 篇9
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4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2.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1.參觀數學學校,提出分7個桃,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7/3=2(盤)……1(個)2.提出分17個蘋果的問題,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17/3=5(盤)……2(個)3.80個梨,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具體操作過程太煩瑣,產生探索計算方法的需求。老師動畫演示分的過程,分到6盤時,問學生分完了沒有,從而使學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計算有余數除法很麻煩。4.板書課題:有余數除法的計算。二、以舊促新、探究新知1.教學例題。⑴回到例題:有7個桃,每盤放3個,放了( )盤,還剩( )個?⑵提問:怎樣列算式?⑶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⑷交流反饋下面的問題:① 怎么想到商是2?② 豎式里的6、1怎么得來的?③ 出示學生的錯誤寫法,讓學生改正。④ 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還剩幾個?行嗎?⑸小結:今后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在計算時關鍵要看被除數里最多有幾個這樣的除數。2.教學“試一試”。數學學校布置教室:老師有18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⑴怎樣列式?⑵用剛學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學生嘗試計算。學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⑶展示學生的豎式,相互評價,并交流如何試商。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3.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⑴比較例題和“試一試”中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么?先找到每題中的商和余數,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把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你的發現嗎?⑵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余數和除數相等或者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學生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如果余數大,就還可以再分。⑶在一道除數算式中,如果除數是4,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余數是4,除數可能是幾?小結: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三、組織練習、實踐應用走進數學學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學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每組做兩題。學生做完之后,老師出示答案,學生核對,并說說是怎么想到商幾?比較上下兩行題目,發現有什么區別?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1、參觀數學學校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2、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學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個果凍平均分給9個好朋友,每個小朋友分6個。夠不夠?為什么?還差幾個?50個小朋友可以分幾個?還剩幾個?剩下的分給2個小弟弟,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學生口答播放阿凡提的故事25張牌,每次最多拿3張,最少拿1張。誰拿到最后一張為輸。讓學生回去思考這是為什么?
《有余數除法》 篇10
一、激趣導入,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吧!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猜手指”的游戲,好不好?游戲規則是這樣的:請伸出你的左手,從大拇指開始數,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無名指、5是小指,數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著數6、7、8……就這樣依次往下數,當你說出數到的某一個數,我就能猜出你數的是哪一個手指。聽明白了嗎?想不想試一試?
你們是否覺得老師的反應特快?想知道它的奧妙嗎?學了這節課的內容,你就知道秘訣了。
二、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1、老師在黑板上擺一個正方形師:擺一個正方形需要幾根小棒?
生:4根小棒。
2、用老師給你的小棒擺正方形,每四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看看你手里的小棒,最多能擺幾個正方形?出現了什么情況?
請三個學生到黑板擺,其余在座位上擺。
3、學生匯報擺的結果。
師: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擺了幾個正方形,出現了什么情況?
生1:一共有12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
生2:一共有14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還剩2根。
生3:一共有13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還剩1根。
4、師:為什么有些同學沒剩余的,有些同學有剩余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把這剩余的數叫做“余數”。
(板書余數)5、看圖師:有幾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能擺幾個?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13÷4 = 3 …… 16、師:這道題我們學過用除法豎式計算,誰上來把這道算式列成除法豎式?指一名學生到黑板列豎式7、有余數的情況你也能列成除法算式呢?(看黑板的圖形說;有幾根小棒,每幾根擺一個正方形,擺了幾個?還剩幾根?)怎樣列式呢?學生說,老師板書。(余數和商之間為什么點6個點?你會讀這條算式嗎?(1)指名讀算式,師范讀,全班讀。
8、看自己擺的圖形,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對同桌說說你的除法算式。指名說算式。(黑板)
三、學習用豎式表示除法算式
1、師:剛才你們看著自己擺放的情況,列出了除法算式,如果不看小棒,讓你計算它的結果,你能用豎式算出來嗎?
2、請同學們把13÷4=3……1列成除法豎式。(指名一個學生到黑板列,其余在練習本上做。
3、理解除法豎式中個部分的含義。師提問:為什么在13下面寫12?生:3×4=12師:1是怎樣算出來的?生:13-12=1師:為什么要用13減12?生:一共有13根小棒,擺了3個正方形,還剩1根。
4、剩下的式子你也能用豎式表示嗎?
學生列出14÷4=3……2 15÷4=3……3 的豎式。
5、小結師:學到這,你知道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研究什么內容嗎?
(板書:有余數的除法)三、做書本51頁的練習。(你是怎樣想的?3×4最接近什么?)
四、探討除數和余數的關系。
1、老師同樣也用小棒擺了圖形,(出示五邊形),老師在擺的時候,和你們剛才擺的情況一樣,出現了剛好擺完和有剩余的,請你猜猜,有余數的情況之下,余數是幾呢?
生1:余數是3。
生2:余數是1。
生3:余數是2。
… …師:為什么不能是5或超過5呢?
2、師:老師把自己擺五邊形的情況用算式記錄下來,請看(投影出示),你們猜對了嗎?從哪看出他們猜對呢?(余數)3、假如我再用不同的數量擺五邊形,又出現了什么情況呢?(學生講,老師顯示情況)余數也是多少?哪余數為什么不會出現5或比5大呢?
4、出現喜洋洋把除數和余數都變成藍色和紅色。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誰來用一句話說說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幾個學生說)生: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5、老師板書“余數一定比除數小“,學生在書上填 。
五、做練習
1、做小老師判斷。(書上做一做)2、53頁練習第一第二題。
3、考考你。
★÷8=◇ ……□(余數是多少?)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七、游戲師:
回顧“猜手指”的游戲,你發現了什么奧妙呢?(5是除數,用報的數作被除數,關鍵看余數是幾)老師報數,學生找手指。
師:老師就請小朋友們把今天學的本領帶回家,考考你的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做做這個游戲,還可以把你的本領交給其他不會的小朋友,好嗎?
《有余數除法》 篇11
教學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知道余數的意義,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式題。
2、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策略意識和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 看誰能很快說出( )里最大能填幾?
( )×5<6 ( )×3<20 5×( )<38
( )×4<22 6×( )<34 7×( )<24
2、 游戲“猜猜看”激發孩子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圖:幾十個按紅、黃、藍順序排列的彩球。
師;老師不看屏幕,同學們告訴我幾號球,我就能說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生: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顏色呢?
二、新課
1、 設疑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上的3道除法式題
6÷3= 7÷3= 11÷3=
學生提問:7÷3=、11÷3=該用哪句口訣,該怎樣計算?
2、 解疑
(1) 擺一擺
師:①同學們動手分一分,7÷3、11÷3的結果是多少?
②剩下的為什么不再分呢/
③今天分的這兩道與以前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的不夠分的數就叫余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出示課題)
(2) 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知道7÷3的結果,那么筆算3 7 ,商是幾,豎式該怎樣列,余數該寫在哪兒,請同學們同桌議一議,也可以動手試著做一做。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① 3 7 商是幾,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②7的下面應該是幾,為什么?“6”表示什么?
③余數是幾?你是怎么算出來?“1”表示什么/
④橫式中的得數該怎樣寫?
教師指導:
先寫商,接著用6個點表示還剩,最后寫余數“1”。讀作;六余一
師:有余數除法的筆算與整除除法的筆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做一做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中的式題
把一位同學的式題用投影儀展示,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全班集體講評。
3、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 請同學們觀察7÷3、11÷3的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7÷3=2……`1 11÷3=3……2
2 3
3 7 3 11
6 9
1 2
(2) 學生提出問題: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余數比除數大行嗎?余數和除數可不可以一樣大呢?等等
4、 突破難點 解決問題
(1) 情景圖:分四次蘋果,列出除法算式
第一次:有15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剩下的3個還夠分一盤嗎?為什么?那么“3”就是什么數?(余數)
列出除法算式15÷4=3……3
第二次:有16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分3盤時,問;剩下4個是余數嗎?為什么?
師:可見剩下的數都是余數嗎?為什么?(不是)那么,剩下怎樣的數才叫余數呢?
列出除法算式:16÷4=4
第三次:有17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老師分了3盤,還剩下5個就不再往下分了,你們認為這樣分恰當嗎?
列出除法算式:17÷4=4……1
師;通過分蘋果我們列出了3道除法算式,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思索、討論,得出結論:①剩下不能再分的數才叫余數。
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2) 小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除數是8,余數有可能是幾?
5、 筆練
請學生筆算38÷5,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小結;①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算式,要想幾和除數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于被除數,商就是幾。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練習
1、 基本練習
(1)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4 21 6 26 5 17 9 80 7 40
(2) 給做對的小動物戴花
49÷6=8……1 36÷7=4……8 43÷5=8……3
8 4 8
6 49 7 36 5 43
48 28 40
1 8 3
2、 變式練習
(1) 游戲“猜猜看”
師:現在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猜球顏色嗎?
生:①這些彩球是按紅、黃、藍3種顏色為一組排列。
②還運用了今天學的“有余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學生試著猜猜看,學生提出問題,課后思考
① 大的數該怎樣猜?
② 彩球顏色增加了,同學們會猜嗎?
《有余數除法》 篇12
一 除法
課題
分桔子 (有余數除法)
課型
學案導學課
年 級
二年級
教 師
學習內容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頁
學
習
目
標
1、知識目標: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 3、情感目標: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理解除法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
習
過
程
學 案
導 案
獨
立
嘗
試點
撥
自
學1、 書上那個數學問題你會解答嗎?每盤放4個橘子,1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2、 請你看看課本是怎樣解答的;3、 請你寫出橫式:□÷□=□(盤)……□(個)4、 你能寫出豎式嗎?請寫在右邊空白處。5、 題目做完了,請答:14個橘子可以放( )盤,還剩( )個。6、 今天學的這個內容叫做( )除法,2就是這道題目的( )7、 請你接著看第3頁“試一試”那道題目:14個橘子平均放在5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橫式這樣寫:□÷□=□(個)……□(個)豎式怎么寫呢?請寫在右邊空白處:最后,請答:每盤放( )個,還剩( )個。8、 請你嘗試計算: 9、釘一件上衣需要6個扣子,現有25個扣子,能釘幾件上衣,還剩幾個扣子? □÷□=□( )……□( ) (請把豎式寫在右邊空白處)10、 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有什么發現,請寫出來:( )
布置課前預習
按照預習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
交
流
解
惑
1、除法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2、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重點強調豎式的書寫格式,商應該寫在什么位置。
3、反饋練習:
組內交流
組際解疑
老師點撥
合
作
考
試
練習一、填空
81÷( ) = 9 ( ) ÷6 = 9 42÷7 =( ) 27÷3 =( )
練習二、( )里最大能填幾?
( )× 8 < 44 7 ×( )< 54
9 × ( )< 62 ( )×6 < 40
( )× 4 < 30 5 ×( )< 48
練習三、用豎式計算
1、先獨立答題
2、組內交流
3、師生交流
自
我
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以后我會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有余數除法》 篇13
教學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知道余數的意義,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式題。
2、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策略意識和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 看誰能很快說出( )里最大能填幾?
( )×5<6 ( )×3<20 5×( )<38
( )×4<22 6×( )<34 7×( )<24
2、 游戲“猜猜看”激發孩子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圖:幾十個按紅、黃、藍順序排列的彩球。
師;老師不看屏幕,同學們告訴我幾號球,我就能說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生: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顏色呢?
二、新課
1、 設疑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上的3道除法式題
6÷3= 7÷3= 11÷3=
學生提問:7÷3=、11÷3=該用哪句口訣,該怎樣計算?
2、 解疑
(1) 擺一擺
師:①同學們動手分一分,7÷3、11÷3的結果是多少?
②剩下的為什么不再分呢/
③今天分的這兩道與以前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的不夠分的數就叫余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出示課題)
(2) 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知道7÷3的結果,那么筆算3 7 ,商是幾,豎式該怎樣列,余數該寫在哪兒,請同學們同桌議一議,也可以動手試著做一做。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① 3 7 商是幾,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②7的下面應該是幾,為什么?“6”表示什么?
③余數是幾?你是怎么算出來?“1”表示什么/
④橫式中的得數該怎樣寫?
教師指導:
先寫商,接著用6個點表示還剩,最后寫余數“1”。讀作;六余一
師:有余數除法的筆算與整除除法的筆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做一做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中的式題
把一位同學的式題用投影儀展示,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全班集體講評。
3、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 請同學們觀察7÷3、11÷3的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7÷3=2……`1 11÷3=3……2
2 3
3 7 3 11
6 9
1 2
(2) 學生提出問題: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余數比除數大行嗎?余數和除數可不可以一樣大呢?等等
4、 突破難點 解決問題
(1) 情景圖:分四次蘋果,列出除法算式
第一次:有15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剩下的3個還夠分一盤嗎?為什么?那么“3”就是什么數?(余數)
列出除法算式15÷4=3……3
第二次:有16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分3盤時,問;剩下4個是余數嗎?為什么?
師:可見剩下的數都是余數嗎?為什么?(不是)那么,剩下怎樣的數才叫余數呢?
列出除法算式:16÷4=4
第三次:有17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老師分了3盤,還剩下5個就不再往下分了,你們認為這樣分恰當嗎?
列出除法算式:17÷4=4……1
師;通過分蘋果我們列出了3道除法算式,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思索、討論,得出結論:①剩下不能再分的數才叫余數。
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2) 小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除數是8,余數有可能是幾?
5、 筆練
請學生筆算38÷5,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小結;①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算式,要想幾和除數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于被除數,商就是幾。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練習
1、 基本練習
(1)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4 21 6 26 5 17 9 80 7 40
(2) 給做對的小動物戴花
49÷6=8……1 36÷7=4……8 43÷5=8……3
8 4 8
6 49 7 36 5 43
48 28 40
1 8 3
2、 變式練習
(1) 游戲“猜猜看”
師:現在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猜球顏色嗎?
生:①這些彩球是按紅、黃、藍3種顏色為一組排列。
②還運用了今天學的“有余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學生試著猜猜看,學生提出問題,課后思考
① 大的數該怎樣猜?
② 彩球顏色增加了,同學們會猜嗎?
《有余數除法》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平均分的含義。
2、出示15÷3=5,并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學生動手分,并完整的說說10除以2等于5的含義。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個2.)
2、分組操作,進行記錄。
(1)如果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師指名說自己分小棒的過程、結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嗎?剩下的1根為什么不繼續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樣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結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樣分?
3、匯報:
(1)指名匯報,同時將表格填寫完整。
(2)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你覺得根據最后得到的結果不同,可以分成幾種情況?那幾種?
4、交流:
(1)根據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生獨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
(2)像這幾種分后有剩余的情況,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給了幾人,還剩幾根?(生答)
問:按要求怎樣列式(板書:10÷3),
為什么可以用除法計算?10和3分別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給幾人?也就說明10里面最多有幾個3?有沒有全部分完?還剩多少?(板書:……1(根))
說明:沒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寫上6個點,再把剩下的數寫上。這個數叫余數。它的單位名稱和總數一樣。(板書: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齊讀算式,指名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數又表示什么?(余數表示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一份時剩下的。)
5、揭題:像這樣的算式我們叫做有余數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小結: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一份時,就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
二、教學列1
1、出示列1(1)
用算式表示,再說說算式的含義。
2、出示列1(2)
用算式表示,說說算式的含義,并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練習:課本60頁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各表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4只小鴨,每( )只一份,有( )份,還剩只。
14÷□= □(份)…… □(只)
14只小鴨,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還剩只
14÷□= □(只)…… □(只)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鴨子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正好分完的 分后有剩余的
10÷2=5(份) 10÷3=3(份)……1(根)
6÷2=3(盤) 7÷2=3(盤)……1(個)
《有余數除法》 篇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4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探索過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 使學生在操作、計算和比較等活動中,發現并初步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進一步發展簡單的推理能力。
3. 使學生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借助直觀,初步理解計算過程
1. 出示下圖:(兩個盤子,每盤里有3個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個桃,每( )個放一盤,放了( )盤。
出示相應的橫式和豎式:
6 ÷ 3 = 2(盤)
提問:根據上面的問題,想一想,豎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樣算出來的?(“0”表示6個桃全部分完,0是用“6 - 6”得到的)
追問:豎式中的兩個“6”表示的意思相同嗎?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數“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個數,被除數下面的“6”表示實際分掉的桃的個數)
2. 出示下圖:(兩個盤子,每盤里有3個桃,外加一個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個桃,每( )個放一盤,放了( )盤,還剩( )個。
出示橫式和豎式:
7 ÷ 3 = □(盤)……□(個)
提問:根據上面的問題,想一想,豎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樣算出來的?(“1”表示7個桃分掉6個,還余1個桃沒有分完,1是用“7 - 6”得到的)
指出:豎式中的“1”叫余數。在這個問題中,它表示7個桃分掉了6個,還余1個。(在豎式旁板書:余數)
指名把上面的橫式填寫完整。
組織討論:上面豎式中的商是幾?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為什么?(每盤3個桃,7個桃不夠分3盤)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為什么?(每盤3個桃,分掉1盤后,還余4個桃,可以繼續分下去)
【說明: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計算時,已經初步認識了簡單的除法豎式,知道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這是學習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的重要基礎。上面的教學,結合具體情境,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并在直觀層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及“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
二、 動手操作,發現“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
1. 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幾份?先擺一擺,再寫出相應的算式(橫式和豎式)。
學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 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幾份?先擺一擺,再寫出相應的算式。
學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較上述兩題的計算過程。
3. 啟發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嗎?動手擺一擺,再寫出相應的算式。
學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 討論: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嗎?12根小棒呢?
討論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寫出相應的算式。
5. 比較黑板上的幾道豎式,提問:如果除數仍然是4,余數可能會是幾?想一想,余數會是4或是比4大的數嗎?為什么?
明確:如果除數是4,余數要比4小。
6. 啟發類推:如果除數是5,余數可能是哪些數?如果除數是6、7或8呢?
引導歸納:你能用一句話說明除法計算中,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嗎?
小結:計算除法時,余數要比除數小。
【說明:“余數要比除數小”是有余數除法計算的一個規律,也是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法則之一。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是進一步探索和理解試商方法的邏輯基礎。上面的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數是4時,余數要比4小”,再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和歸納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有利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實際意義。】
三、 聯系情境,在比較中掌握試商方法
1. 出示18個氣球圖,提出問題1:把18個氣球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個?
學生列式計算后,追問:你是怎樣想到商6的?
啟發學生聯系問題情境解釋自己求商的思考過程,并相機明確:可以用乘法口訣先想“3 × ( ) = 18”。
2. 提出問題2:把18個氣球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計算后追問:你是怎樣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訣可以怎樣想?
明確:利用乘法口訣,可以想“4與幾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
討論:如果商3,你認為行嗎?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導學生聯系問題情境以及“余數要比除數小”的知識作出解釋。
3. 提出問題3:把18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學生計算時,提醒學生利用乘法口訣試商。
學生計算后,指名說說試商的思考過程。
4. 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先要求學生一組一組地計算出結果,再選擇一兩組題目要求說說試商的思考過程,進一步明確: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可以先想除數與哪個數相乘最接近被除數又小于被除數。
【說明: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一般會采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數;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為今后繼續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上述教學過程,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四、 實際應用,體會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價值
1. 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幫助學生弄清題意后,要求學生獨立計算。
學生解答后,討論:用這些紐扣釘8件衣服,還缺幾個?用這些紐扣釘6件衣服,還剩幾個?剩下的紐扣還夠釘幾件衣服?
2. 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幫助學生弄清題意后,要求學生獨立計算。
學生解答后,討論:想一想,25把掃帚平均分給幾個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說明: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能使學生體會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實際應用價值,而對解決問題過程進一步深入的思考,則能使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