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乎"——《淺水洼里的小魚》案例反思
案例:課文伊始,趙老師以優美的語言和畫面給學生創設學習環境:
師: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射在蔚藍的大海時,你知道海里的小魚們在干啥?(出示課件:海底世界,但沒有魚,出現了很多詞語)小魚去哪兒了?
生:小魚還在睡覺呢!
師:原來都藏到生字娃娃里了。你們會讀嗎?
點評:趙老師把詞語復現放在大海里,既美觀有生動,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生(齊讀)
生1:讀詞(讀得特別專心,比以前大有進步。)
師:你很在乎這次發言,所以你讀得很棒。
點評:第一次提到在乎一詞,讓學生感知在乎的含義,也讓這個原本學習困難的學生懂得在乎學習。
課件放大在乎一詞,學生齊讀在乎三次。
師:在家里誰在乎你?
生1:爸爸媽媽在乎我,他們非常關心我的身體、學習,希望我什么都好。
生2:在家里,爺爺奶奶在乎我,因為他們最疼我。
師:在學校里誰在乎你?
生3:老師在乎我,老師最關心我們,張老師很在意我們的學習,王老師很關心我們的身體。
師:你們知道在大海里,誰在乎海媽媽?
生1:小魚兒在乎海媽媽。
生2:海龜在乎海媽媽。
生3:大鯊魚在乎海媽媽。
生4:大海里的所有動物都在乎海媽媽,因為他們生活在海媽媽的懷抱里。
點評:通過三個具體問題:在家里誰在乎你?、在學校里誰在乎你?、在大海里,誰在乎海媽媽? 讓學生對在乎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深入,沒有刻意的解釋,沒有勉強的說教。
師:有一天晚上,一陣巨浪把小魚送到了海灘上的潛水洼里,它們成了淺水洼里的小魚。讀課題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擔心,擔心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才能回到大海。
生2:我很難過,難過它們的遭遇。
……
反思:
在具體環境中理解在乎,學生不知不覺中說出了在乎的含義,很在意、很關心、很疼愛等等。這是本課的亮點,老師處理的非常好。因為整篇課文圍繞的就是在乎一詞。正確理解在乎,把握在乎在文本中的含義和重要性,這對整堂課的學習來說,是點睛之筆,是靈魂所在。可惜的是,趙老師沒有很好的利用它,只是讓它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課后,我找了趙老師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當學生說完在乎一詞后,我可以這樣引:是啊,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孩子,知道在乎別人。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是誰在乎誰呢?讀過課文的小朋友肯定都知道,還不知道的小朋友,請趕快再讀讀。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知道誰在乎誰了,我們的閱讀教學也就回到了本真,學生的學習也就是自主的、真實的。接著說,我們知道小男孩很在乎小魚,到底小魚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此時,創設一個情境(課件輔助):昨天晚上,刮起了很大的臺風,大海洶涌澎湃,巨浪一層一層往岸邊拍打,海里的小魚擋不住巨浪的侵襲,被它帶到了沙灘上,臺風過去了,海浪平靜了,可是可憐的小魚回不來了,他們被留在了沙灘的淺水洼里,成了一群淺水洼里的小魚。這時讓學生讀課題,問:你此時心情怎樣?有什么感受?有了感受,也便會產生新的體驗。在這一刻,你就是這群可憐的淺水洼里的小魚,你會說什么?相信這樣的創設對文本的理解會更深刻,學生的回答也會更深入,更精彩,更真心,對接下來小男孩的舉動也就會更理解,更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