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以詩歌的形式贊頌了雷鋒同志的事跡,雖然雷鋒同志離開了我們,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無數個雷鋒出現。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成為一名像雷鋒一樣樂于助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設計意圖】
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學生感情的變化,通過三次討論讓學生體會自己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整堂課注重朗讀,突出讀的指導。另外,有關雷鋒的事跡還有很多,這首詩歌對他的介紹也很少,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設計資料收集和交流環節,為學生更好地了解雷鋒做準備。
【學生分析】
樂于助人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重要的一條,在生活中,我們不斷地教育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但如何關心幫助人卻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個時候我們把雷鋒叔叔介紹給他們,無形中給了學生一把尺,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學習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表達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讀出詩歌的節奏感。
3、通過了解雷鋒的事跡培養學生成為樂于助人、關心他人的優秀少先隊員。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表達對雷鋒叔叔的敬愛之情。
【教學用具】錄音、幻燈。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雷鋒照片及毛澤東主席書寫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介紹雷鋒事跡。
2、交流資料(小組之間或同學之間交流),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雷鋒叔叔的故事?(讓學生自己去了解雷鋒、介紹雷鋒)
3、談談你對雷鋒叔叔有什么印象?
4、今天這堂課,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學習第6課──《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板書課題,學生根據題目質疑。)(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二、根據識字規律,在課文中識字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畫出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并借助注釋或工具書學習生字。(從小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3、同桌交流學習經驗。并互相出句子詞語考查對方的學習情況。(養成合作交流的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
4、用所認生字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5、認為給夠把課文讀流利的同學可以讀給其他同學或老師聽。
6、指名讀課文。
三、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出示詞語,選擇詞語后讀句子。
鋒利:這把刀很鋒利,所以用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叔叔:這個叔叔很陌生,我沒有見過。
曾經:我曾經在這所學校上過學。
泥濘:因為剛下過雨,所以這條小路變得很泥濘。
荊棘 邁進:雖然生活的路上布滿荊棘,但是我不害怕,我要勇敢地向前邁進。
花瓣:秋天到了,花朵也慢慢地凋謝,只見一片片花瓣隨風飄落下來。
晶瑩:他的臉上滿是晶瑩的淚水。
尋覓:我們四處尋覓可幫助小麗的好心人。
需要: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四、拓展識字
1、想一想你還有哪里看到過他們?關于生字你還想告訴同學什么?
2、把你想到的和這個字有關的詞語或句子告訴你身邊的同學吧。
五、初讀課文
在識字的基礎上,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談一談通過熟讀課文之后,你對雷鋒叔叔的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