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課以詩歌的形式贊頌了雷鋒同志的事跡,雖然雷鋒同志離開了我們,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無數個雷鋒出現。這首兒童詩以優美的語言、流暢的音韻描寫了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跡,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成為一名像雷鋒一樣樂于助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學生感情的變化,通過三次討論讓學生體會自己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整堂課注重朗讀,突出讀的指導。另外,有關雷鋒的事跡還有很多,這首詩歌對他的介紹也很少,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設計資料收集和交流環節,為學生更好地了解雷鋒做準備。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感悟文中的重點詞句,邊品讀邊想象雷鋒助人為樂的情景。
2、能夠運用詩歌的句式,續編這首詩。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表達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讀出詩歌的節奏感。
2、感悟語言描寫的重要,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學習能力、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2、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成為一名像雷鋒一樣樂于助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教學重點】
能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表達對雷鋒叔叔的敬愛之情。
【學情分析】
1、學生通過將近兩年的學習,初步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對閱讀懷有濃厚的興趣,基本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比較熟練地使用不同輸入法進行創作;能積極思考問題,并踴躍闡述自己的觀點,能給同學作補充。學生們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聽的能力逐步增強,能從同學的發言中找到優點與不足,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發言,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2、學生們喜歡讀書,善于動腦,喜歡熱心幫助別人。樂于助人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重要的一條,在生活中,我們不斷地教育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但如何關心幫助人卻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個時候我們把雷鋒叔叔介紹給他們,無形中給了學生一把尺,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教學方法及策略】
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創造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精講授、學生大量閱讀、網上創作。講授法、示范法等方法以及同桌合作探究策略的運用,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信息資料】
1、多媒體課件及關于雷鋒的文本資料。
2、資源平臺。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1、播放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
2、雷鋒叔叔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但是他在哪里呢?(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去尋找雷鋒叔叔。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產生了解、學習雷鋒叔叔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