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復習課文生字,會寫“表演”兩個字。
2、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積累并學著運用課文中優美的語句。
3、通過學習課文,懂得應該怎樣保護樹木,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教學內容:
《一片樹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篇主體課文
教學重、難點:掌握老師教授的學習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1、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精讀課文,體驗感情 4、自編自演,深入理解
5、拓展思維,總結升華 6、課外小練筆
教學方法:
課文語句優美,用詞豐富。描寫小兔子、小猴、小熊的三個段落在語言的表達形式上很相似,所以教學上我對這三段采取了教---扶---放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學重在教學生學語言、用語言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小山羊和小豬也走過”這一段落時,我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想象它們看到小椿樹后會怎么說,又會怎么摘樹葉的,為了豐富學生的詞匯,說話練習時,我鼓勵學生盡量用不同的詞語去表達同一意思。
教學設計理念:
1. 以“讀”為本,教學本文,我采用多種方式(有做動作讀、同桌合作讀、齊讀、個別讀等)讓學生充分讀文,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強化學生內心體驗,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2. 立足學生發展。無論是課堂內的幾次說話練習(第一次說話練習:小山羊、小豬看到小椿樹會怎么說,又會怎么摘樹葉呢?第二次:小動物們看到光禿禿的小椿樹會說什么?)還是課外練筆(模仿書上的句式寫寫小山羊、小豬看到小椿樹怎么說的和怎么做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精神都能得到有效發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朗讀中感悟,做一個保護樹木的孩子。
教學準備:cai課件 、紙剪的椿樹、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片樹葉》這篇課文。(板書課題,學生一邊書空,一邊讀。隨機出示課題)。
過渡語:在學課文之前,老師想先看看同學們和生字寶寶做成好朋友了嗎?
2、用生字卡開火車認讀上節課所學生字、詞語。
現在老師知道同學們已經和生字寶寶做成好朋友了,讓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生字認得這么好,肯定能把課文讀好,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讓我們聽聽看看就知道了。打開cai課件
1、學生欣賞課文動畫并聽課文錄音朗讀。
2、交流。
師:故事中主要寫了哪些小動物?
生 :小黃牛、小兔、小猴、小熊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小黃牛、小兔、小猴、小熊。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情:
這些小動物都都非常可愛,它們都做了什么?讓我們先看看小黃牛吧!
小黃牛
1.請一名學生。其他學生思考:小黃牛做了什么?
2.反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出自己剪的椿樹圖。
3.課件介紹椿樹是一種怎樣的植物,并欣賞椿樹圖片。(通過介紹拉進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學生熟悉椿樹,從而產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