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橘子 教案2篇(浙教版)
2、有感情地朗讀第2、3段。
三、總結(jié)全文。
1、朱老師為什么稱贊“真是個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師給的句式說,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說。)
2、出示句式:朱老師高興地說:“(),真是個好孩子。”
四、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3、5兩題。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乍拼音寫詞語。
suì yuè dú shū zhī tōu dēng lóng rě rén ài wū li měi rén
( ) ( ) ( ) ( ) ( ) ( ) ( )
2、朗讀課后練習5。
二、朗讀課文,講故事。
1、自由讀。
2、指名讀(評議)
3、分組比賽讀。
4、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各自準備,指名講,同桌互講)
三、總結(jié)、交流感受。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知道了從小就懂得守紀律,關心同學,有快樂和別人分享(出示畫像)此時此刻,你們想對爺爺說些什么呢?
四、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第2、4、6題。
附板書: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個好孩子
從來沒有 分給同學
懂規(guī)矩,不隨便 愛同學,有快樂
拿別人的東西方 與別人同享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分橘子》是三冊語文中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記敘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因為不亂摘橘子受到老師獎勵,又把獎給他的橘子分給同學的故事,贊頌了革命領袖優(yōu)秀品質(zhì)。通過領袖的榜樣,教育學生應從小養(yǎng)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有快樂與人同享的思想品質(zhì)。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課文采用敘述語氣,語句淺顯易懂。但學生對課文敘述的內(nèi)容不太熟悉,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補充介紹生平、功績,以激發(fā)學生的感情。通過課文的學習,不僅要使學生懂得不亂拿別人東西,關心別人、有快樂與人同享是孩子必須養(yǎng)成的重要品質(zhì),而且要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這些好品質(zhì)。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是通過課文學習要求逐步達到的一個思想情感目標。
學生情況:
《分橘子》這篇課文通過記敘小時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學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有了快樂應與他人同享。課文采用敘述語氣,語句淺顯易懂,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理解課文的字面意思。但學生對課文敘述的內(nèi)容不太熟悉,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補充介紹生平、功績,以激發(fā)學生的感情。領袖的榜樣行為,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模仿欲望,對學生良好思想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質(zhì)生活資料豐富的今天,學生雖然能理解課文的字面意思,卻不太理解為什么從來不摘一個橘子,還要把橘子分給同學是一件十分值得稱贊的事。而我們學習課文不僅要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循序漸進,通過幾個步驟讓學生逐漸理解行為是一種值得學習的好品質(zhì)。
設計思路:
首先,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時代背景。
利用聽課文錄音、自由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體上的理解。在學習第1小節(jié)時,通過對生平介紹、"私塾"這個概念的初步認識,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