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橘子 教案2篇(浙教版)
其次,抓住重點句,品詞讀句,理解課文。
在學習第2小節時,主要抓住其中描寫橘子的話:"秋天,黃澄澄的橘子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真惹人愛",通過分析掌握這個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在分析這句重點句時,我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品味詞句,尋找句子中最能體現出橘子可愛的部分。并結合多媒體課件,看圖思考比較,分析討論,逐步理解"黃澄澄、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真惹人愛"等詞語的含義,體會橘子的可愛。由此,來理解不摘橘子是一種值得稱贊的好品質。
最后,練習設計,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主人公的好品質。
在課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學生把朱老師夸獎話說具體,并且積極創設當時的情境,讓學生試著模仿朱老師說話時的語氣,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一種優秀的思想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生學習,并激起學生學習的強烈動機。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要求學生養成不亂拿別人東西的好品質。對于低年級學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結合本身就是個難點。因此,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長期目標。有的學生雖然能理解不亂拿別人東西是一種好品質,但對優秀品質的學習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動中未必能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通過課內外的長期訓練,結合生活實踐不斷地指導提高才能達到。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了小時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火字旁,讀準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頭、燈籠"等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1、2、4段,知道小時候是個懂規矩,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孩子。初步培養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師為什么說是個好孩子。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思想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jú
1、出示詞語:橘子。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你喜歡橘子嗎?為什么?
2、橘子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歡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分橘子》,齊讀。
課題中有一個生字,出示"分",說說這個生字怎么記?
3、再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誰分橘子?把橘子分給誰?怎么分?……)
二、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聽聽課文錄音。
聽后說說,課文中講誰分橘子?分給誰?
shào
出示:。讀準生字"劉",多音字"少"。
看照片,簡介生平:爺爺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為建設新中國,立下了很大功勞,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尊敬。這篇課文是講他小時候的故事。
三、自學課文。
1、輕聲讀課文,要求:(1)邊讀邊劃出生字組成的新詞,讀準字音,記記字形。(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2、指名讀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惹"。
齊讀生字。
3、說說課文有幾個小節。
四、學習課文第1、4小節。
1、指名讀第1小節,思考:讀了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