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第二課時)
(出示:另一個學生,……動作。)
“走了神兒”,用我們經常說的一個詞,另一個同學聽著聽著就怎樣了?(開小差。)
那他想到了什么?
(好象看到一只美麗的天鵝正從遠處飛來。)指導朗讀
這只天鵝的樣子那么清晰、逼真,讓他以為是真的天鵝來了。這時,他又想到了什么?(他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來該有多好哇!)指導朗讀。
“想著想著,……動作。”不由得:不由自主。拉弓射箭:(表演)這弓拉得可真有力,可真滿呀。誰來讀讀這話。
師:老師發現了,提醒他——……又去想別的事了。
猜猜看,這個學生用會想些什么事呢?(自由回答。)
這個學生上課總不認真聽講,一會想這,一會想哪,用一個詞來說——“走了神兒”“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同學們,現在你知道另一個學生為什么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了吧?
因為 ,所以他的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
4.演一演:同樣的老師教,同樣的環境學,一個學生專心致志,另一個學生走了神兒,心不在焉。誰能來演一演呢。(準備圍棋)
5.指名讀課文。
就這樣,后來,——(出示最后一段話。)
6.面對這樣一個結果,另一個學生怎么也想不明白這是什么原因。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愿意告訴他呢?那他該怎么做呢?
(三)教學生字
過渡:是呀,只有專心學習,才能學有所成;只有專心學習,才能越來越聰明。下面我們來看兩個生字,看誰能又快又好地記住。
1.棋
(1)你還知道有什么棋?
(2)看看棋是怎么寫的?
(3)師講解寫字要領。
2.致
(1)誰有辦法記住它?
(2)師講解寫字要領。
教學悟語:
《學棋》是篇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課文講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從而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
課文極其簡單,乍一看似乎都很明白,但如同運用語文的方式將這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鐫刻孩子的心田,讓他們學有所得呢?在教學設計中,我緊扣研究課題,讓了解學生學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備課。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側重于教給學習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
片段一:
師;誰再來完整地介紹一下秋?
生1:(讀第一自然段)
師:我聽出來了,你把“遠近聞名”讀得很響亮,是在告訴大家秋的名氣大呢。誰再來讀?
生2:(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把“下圍棋”讀得很響亮,是在告訴大家他是下圍棋的。……將不同的字讀得用力,就能表達不同的意思。
這是關于朗讀的教學。這個環節,我想要告訴學生,不同的重音能表達不同的含義。因而在朗讀過程中,應有所側重。也只有將一些關鍵字詞讀清晰,才能準確的傳情達意。
片段二:
師:以前我們讀書,都是大聲朗讀,今天老師要教給你們另一種讀書方式——默寫,它需要你們用心讀,嘴里不可以發出聲音,但嘴唇可以動。明白了?——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線劃出“一個學生”學棋的句子,用曲線劃出“另一個學生“學習的句子。
應該說,現在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一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依靠老師的講解到中高年級自己獨立思考課文的階段。在默讀中讀懂課文,理解課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而在教學中,我著力對學生講情默讀的要求,把要做的事情(讀、劃)進行投影,對于指導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