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第二課時)
3.利用“聰”字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師說:這個學生在學棋過程中,用上了“耳朵”、“眼睛” ,還有“嘴巴”,我們都知道,要想提出問題,就得積極開動腦筋,用“心”思考才行。相機板書“聰”,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自內心的,真切地感受到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在課堂上專心致志,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越來越聰明。
提一點小建議,理解“能手”一詞時,師問:除了下圍棋的能手,你還知道有哪些能手?學生交流后,師評價:有這么多能手呀,看來只要你用心,不管做什么都能成為能手。如果問這些人是怎樣才能成為能手的呢?這個問題留到最后再來討論。然后到最后總結:只有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地用心學習、訓練,才能成為真正的能手。讓學生自己悟出用心的關鍵作用。
一、重視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這堂課,單老師做得比較好。不管是理解內容,還是體驗情感,單老師都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為前提,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如教學第一段課文,單老師緊緊抓住“能手”、“遠近聞名”重點詞語,通過朗讀,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感受到了“秋”高超的棋藝,由此產生敬佩之情。在指導學生的朗讀中,單老師及時、適當、又帶有鼓勵性的點評,起到了“畫龍點睛”之妙用,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隨之加深了。
二、扎實生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環節中,單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文字之間的聯系,利用經驗自主識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如教學“棋”,學生識記的方法很多,有結構分析法,有用聲旁和形旁的記憶,也有用“期”換偏旁來記。學生能主動參與,在相互交流中掌握識、寫的方法,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提高說話能力。
第二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課堂上,單老師先讓學生默讀,劃出兩個學生學棋的不同態度。再讓學生讀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老師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以讀帶講,以讀促思,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兩人學棋的不同經過導致不同結果,感悟語言,加強了語感訓練。課文中“一邊聽一邊看……”這個句式表示“聽”和“看”這兩個動作同時發生,單老師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進行說話訓練,把所學的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然后帶領學生朗讀,體會一個學生的認真、專心。教學課文的第三段時,單老師抓住“出色”和“一直沒有多大長進”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明辨是非。接著引導學生運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理解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之間內在的因果關系。這樣的練習,既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同時更好地使學生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
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語言規范。但在學生朗讀時,老師多處打斷。我認為有時老師也應該做個好聽眾,聽學生用情用心讀完后再進行指導。
單老師執教的《學棋》這課,優點主要是:
一、在對比中教育人.
學習態度的對比。教學中,她首先讓學生讓學生思考“秋”是怎樣的一個人,然后用“名師出高徒”巧妙啟迪,但結果怎樣?讓學生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讀一讀。學習“第一個學生”抓住“專心致志”,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專心致志”,通過重點詞語“聽、看、問”來體會他學習時專心致志,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讀練習,讀出他“專心致志”的樣子;學習“另一個學生”的表現時,讓學生看看他在做什么?引導學生歸納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等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