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英英學古詩
2、學生各練寫2遍。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18分鐘) 1、觀察圖片,交流圖意。
2、了解對話的書面表達方式。
3、借助拼音讀課文,并把生字讀好。
4、按老師要求,自主讀文。
5、按自然段指名讀,齊讀課文。
6、采取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分角色讀對話。
8.探究學習。 (1)聯系課文思考交流,作答。
(2)結合看圖,指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第四板塊:精讀古詩(7分鐘) 1.按老師要求讀詩。
(1)自由讀古詩 (2)指名讀,齊讀。
2.課后在父母的幫助下背古詩。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認真作業 第一板塊: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以前一定積累過許多古詩嗎?誰能把學過的古詩背給大家聽聽嗎? 2.導入新課:大家背得真不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文《英英學古詩》,說的是一個小朋友在學校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他奶奶聽。“英英”是一個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體認讀音節,又是后鼻音,古詩的“詩”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翹舌音。(領讀課題)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2 1.選擇三名同學展示預習的生字讀音。 你覺得要注意哪個詞的讀法?為什么呢?請你領大家來讀讀。 2.導學: “靜”的后鼻音要讀準,“詩”是整體認讀音節又是翹舌音。“層”是平舌音同時又是后鼻音。 ●預習作業3 (1)出示生字:英、詩、首、教靜。 學習單:說說這五個字的筆順以及你是如何記住這四個字的? (2)學生認讀,并記住字形。 (3)范寫。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1.出示掛圖,提問:圖上有哪兩個人?她們在做什么? 2.講述對話的書面表達方式:課文中表示說話人的名字應與他說的話區分開,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說話人,緊接著是英英說的話。 3.請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并著重讀一讀。 4.指導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把標點符號讀正確。 5.請學生分自然段指名讀,齊讀課文。 6.組織多名學生分角色對話,自讀,同座二人分角色對讀,指名二人對讀,分兩個大組對讀各一次。 7.組織思考: 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說說課文里英英和奶奶的對話,英英說了幾次?奶奶說了幾次?從談話的內容看,你知道他們主要交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