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勸阻》教案、說課及反思
態度誠懇
表示感謝
理由充分
《學會勸阻》說課稿
倪元芬
語言是人們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工具,口語交際正是培養學生如何熟練地運用這一工具,中低年級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年段。
小語二年級下冊《練習3》口語交際——學會勸阻是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交際內容。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要碰到去勸阻別人的情況,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如何去勸阻別人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在勸阻時常常因為不得要領要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這一教學內容便為老師指導學生如何有效地勸阻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教學要求:
1、通過練習初步掌握勸阻的技巧:態度熱心誠懇,說清楚不正確行為的危害。
2、通過練習讓學生懂得,對別人正確的批評意見要樂于接受,對別人及時的提醒和幫助要表示感謝。
教學重、難點:說清楚不正確行為的危害
下面,針對這堂課的設計,淺談我的一點粗淺認識:
一、在情境中引領口語交際
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根據學生及教材特點,在本課中,首先通過“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草長鶯飛,正是旅游踏青、放飛風箏的好季節,讓我們背上旅行包、帶上風箏,唱一首《郊游歌》,一起到郊外游玩,好嗎?可是,不經意間,我們看到了一位小朋友隨地亂扔香蕉皮”順理成章地把學生引入了去郊外游玩的同時去“勸阻”不文明行為的情境中。
二、在辨析中學會口語交際
相對于今天所選擇的勸阻內容,“別在高壓線下放風箏”是最難說的,為此,我把這個內容作為了辨析的內容。出示在高壓線下放風箏的圖片,首先讓學生聽一聽不正確的勸阻,讓學生作為一個聽眾,探討蔣曉寧為什么會沒有勸阻成功?最后在播放成功的勸阻錄音。如此一來,讓學生從不成功交際案例中去辨別、分析、發現問題,在評議交流中體驗改進,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達到敢說、樂說、會說的目的。
三、在練說中走進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的精彩之處,就在于學生的練說過程。因為學生們通過上述的情境導入,已經進入所展示的“勸阻”情境中,面對生活中常見的不文明的行為,他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急于要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訴身邊的伙伴,那么,同桌之間的練說、討論就為他們的各抒己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他們在練說過程中,時而手舞足蹈,時而眉飛色舞,可見他們的練說氣氛是相當濃郁的。另外,在選圖練說之前,我還讓學生自己選擇,這樣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意愿,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一個學生既有了鍛煉口語能力的機會,又能的伙伴的幫助下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三、在表演中活躍口語交際
學生的練說只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次提高口語能力的機會,而上臺表演,則是讓學生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是一項最高的口語交際要求。畢竟口語交際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學以致用,表演作為情境深入的一種手段,就可以充分體現出來。
另外,口語交際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沒有了交流的土壤,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而這種交流不是一種單向的信息流動,而是一種雙向的互動的反映與交流。而且這不應只是師生的互動,而應是師生,生生,由點到點,由點到面的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口語交際參與面的廣,交流層次的深入。設計中,安排學生做“小觀眾”的學生作為小評委來評頭論足一番。在討論中,共同來尋求“ 勸阻”的藝術,這樣討論出來的結果就易于被學生接受,而不是老師強加給學生。學生的思維是很具有跳躍性的,他們舉出了很多勸阻的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在師生共同評價、權衡利弊過程中,不僅為學生創造了口語交際的時間和空間,還讓他們在參與評價中有所收獲,更是賦予口語交際一種全新的活力,內化了口語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