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學案1
2.小組計論制定書面研究計劃,并詳細分工。
3、展示各組探究計劃,大家討論優點與不足。
4、各組討論修改探究計劃。
延伸探究:
1.運用鐘表發展史,教育學生繼承發揚人類不懈探究的科學精神,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進行科學探究,將來為人類的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2.學生課下分組探究,做好實驗記錄,并相互交流探究結果。
課后反思:
在四年級科學學習中,學生已經嘗試搜集整理信息資料,選擇研究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已經俱備一定的探究技能,本課只是進一步應用。再者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可以促進本課的學習。但是搜集資集資料是本課學習的前提,目前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和渠道較窄,有部分學生可能找不到充足的資料,會影響本課的學習,在本課的學習中,就出現了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方面幫助學生搜集資料,另一方面事先搜集資料補充。
2 鐘擺的秘密
一、學習目標:
1、在鐘表的研究實驗中,學生能夠學會一些簡單的動手操作方法。
2、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學生能夠了解鐘擺的秘密,知道鐘擺的原理。
3、通過擺的實驗,知道擺動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
二、重點難點:鐘擺的原理,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擺長與擺擺動快慢之間的關系。
三、教法學法:觀察、猜想。觀察、驗證
四、教具學具:擺鐘內部結構模型,鐘表的擺模型。自制活動的擺。
五、學習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觀察、分析、猜想
(1)教師出示擺鐘的內部結構模型。
(2)學生看完后,提出問題
①擺鐘如何工作的?
②為什么只有擺在擺動時,秒針、分針、時針走動?
(3)擺鐘工作時,哪部分起著作用?
(4)教師出示擺的模型,介紹擺臂、擺錘。
2、實驗
(1)研究在相同時間內同一個擺的擺動次數是否相同。
①拿出自制的擺,在三個一分鐘內測出擺擺動的次數,你的發現是什么?
②大家的擺擺動的快慢一樣嗎?是什么決定了擺的快慢呢?
3、研究擺長與擺擺動快慢關系
(1)實驗一:同樣的擺錘,改變擺長,觀察擺動次數,總結發現。
(2)實驗二:擺長相同,改變擺錘的重量,觀察其擺動次數,總結發現。
(3)整理總結。
(4)你有辦法調整擺的快慢嗎?擺鐘呢?
4、作業新 課標
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60秒擺動20次的擺,60秒擺動40次的擺。
3 小水鐘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對搜集到資料進行分析,學生能夠了解小水鐘的構造原理
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獲得數據,得出結論,感受科學的實驗方法過程。
3、在搜集資料和資料的整理過程中,建立看問題和想問題的科學態度。
二、重點難點:小組合作制作小水鐘搜集數據,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
三、教法學法:動手實踐 合作交流。
四、教學用具:搜集小水鐘的相關資料多媒體資料。
五、學習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歲月的悠悠長河中,我們發明了許許多多的積時工具,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古老的鐘表——水鐘,課前大家都查找了相關小水鐘的資料,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二、圖片觀察分析
1.出示設有數學盤的水鐘,觀察水鐘的構造,交流它是怎樣用來記時的。
2.出示“受水型”“泄水型”的漏壺。并做簡要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