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及教學計劃
教師可在各組巡回,主要是傾聽學生的討論。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實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探究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你們提出的探究方案需要什么器材?要探究多長時間?花多少錢?有沒有安全問題?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學生就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學生向教師求助時,教師不可能什么都懂,這時,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探究學習。在專題研究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教師應該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學生進行價值判斷;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和計劃;要檢查學生計劃的可行性;要提醒學生注意探窘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關注學生的活動,防止發生安全事故;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幫助;要糾正學生不規范的做法,防止偏見和出現差錯;要提醒學生要實事求是,注意結論的可靠性;要引導學生的再認識,對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引導報告自己的收獲,等等。
2、反思與評價:采用課堂隨機評價和自我反思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讓他們充滿自心:我也會了!我已做好探究的準備!我也能當小發明家!
3、智慧就在我們手中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觀察、思考、探究的習慣,學會采用多種途徑獲取知識的能力。
2、教給學生在動手、探究、實踐中發現問題、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研究問題……
3、教給學生“學”、“做”、“思”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以“學”指導“做”、在“做”中“學”。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發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使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知識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教學教程
1、各小組按照探究方案,認真做好準備工作,列出制作材料表。
同學們在進行專題研究活動前,教師應提醒學生按照探究方案把所需材料繪制成表,做好活動的準備工作。教師還可以根據情況因地制宜地開設一上簡單的“材料超市”,為學生開展活動提供幫助。
2、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制作。
專題研究活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強調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教師要盡量注意將能力不同的學生搭配分組、合作分工。
此項活動是 “一般”到“典型”、由“領”到“放”相結合的活動。發明與制作活動最好放在興趣課或課外進行,課堂上以討論和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為主。以此來實現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的目的。
這個教學過程是動手又動腦的過程,教師在指導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各小組的探究情況來把握何時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導是必要的,怎樣指導才算充分,何時需要提供資料背景資料,有關信息、傳授相應的準備性知識、推薦學生閱讀教科書,或通過圖書館、互聯網查閱資料,或向成人求助。總之,不能讓學生過久處于無助狀態,但是,教師也不能過早介入,以致阻礙學生發現或解決本可以自主發現或解決問題。
3、在制作過程中,正確地選擇非常重要。在引導學生選擇材料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材料的適當用途和可獲得性,又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切身體驗到合理使用資源的重要性。常見的材料可以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例如反光漆、熒光粉、塑料、玻璃等都是人造材料,木條、竹竿等都是天然材料。它們有些可以再造,有些不可以再造,因此,我們要盡量避免浪費。不要輕易破壞雨傘或雨衣,可以先在碎布或者廢報紙上嘗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