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及教學計劃
3、引入活動;觀察各種雨具圖片之后提問:“針對圖片中的雨具你能提出多少問題?”“如果把這些雨具與你的確良生活實際相聯系,你能夠提出多少個問題?”學生討論回答后,接著引導他們討論、思考:“這些問題有解決辦法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孩子們生活的經驗、知識面情況,還可以適時地激發學生搜集自己身邊的事物還存在哪些不足與缺點,為后面專題研
究活動的深入開展做教學鋪墊。
4、活動:缺點大搜索。專題研究活動往往就是從問題開始,針對問題進行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深入探究……通過實踐活動解決問題。為此,教師對學提出的各種問題都要認真傾聽、共同分析、加以引導。鼓勵學生認真找一找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雨具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討論:“這個問題適合我們現在探究嗎?我們現在有條件探究這個問題嗎?你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是什么?”
接下來課文就呈現出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的過程。調查和采訪家長、同學和身邊的人,搜索現有雨具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廣泛征集人們對生活中使用的雨具的看法和想法,并且及時地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里。還可以把自己的改進思路、探究設想記錄在“搜索記錄”或“搜索日記”中,這個環節不可缺少。因為在實地考察或別人敘述某件物品的不足或者使用某件物品會出現什么麻煩的同時,可能會出現某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或改進想法迪就是發明的靈感。如果不及時記錄,事后很可能忘記。教材中卡通人物的對話為同學們提供了引導。
5、交流與整理:把調查結果匯總成“雨具的缺點”整理表,分類整理出探究對象的不足之處,便于分組探究。
同學們用各種方法搜集到的各種問題,往往是雜亂無章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整理、交流,給問題分類,最好用表格的形式,便于歸類,一目了然。這里一定要放手學生探究,讓他們以豐富的事實材料和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情況來說明這件物品必須改進,以及自己的改進設想。同時,引導改進相同雨具的同學組成一個探究小組。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也與下面的活動融會貫通。但是,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合理,選擇的探究方法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一定和科學性。最好選擇自己最常用又有改進條件的雨具準備實驗。
教材中所呈現的案例只起到引領作用,不要求所有學生都來探究雨具。教師可根據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研究專題,但選題的范圍要盡量有一定的廣泛性,這樣,便于小組選擇各自的研究主題,而小組自動選擇的研究主題最好小一些,具體一些。因此,每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更具體的內容進行研究。
2、我們的改進設計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濃厚興趣。
2、消除學生對科學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學探究的動力和起點。
3、能運用多種方法觀察身邊事物存在的缺點與不足。
4、能對搜集到的問題進行整理與分類。
5、會從眾多問題中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專題。
教學重點
分析與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以些激發靈感,找到開展專題研究活動——“改進用具”的最佳方法。
教學過程
1、展示學生課前通過不同途徑搜集來的他人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