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生物與環境教案
1. 通過分析魚、蚯蚓的生活環境,了解這兩種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為建立人工氣息地做知識、材料方面的準備;
2. 通過閱讀資料,用科學家對待科學觀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教學重點:會比較魚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環境。
教學難點:找出魚和蚯蚓的是生活環境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準備:
建立氣息地需要材料的記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將要觀察動物的生活,動物是怎樣生活的呢?我們對魚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內容:
1. 交流、討論魚和蚯蚓的生活環境里有些什么。
(1)讓學生逐一列舉生活在魚和蚯蚓周圍的各種生物及非生物。
(2)小組活動:區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3)讓學生閱讀資料,知道魚和蚯蚓周圍的各種物體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
(4)讓學生說說生物和非生物同魚和蚯蚓的關系。
2. 比較魚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環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魚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魚和蚯蚓的生活環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討論魚和蚯蚓的身體構造與它們的生活需要、生活環境有怎樣的關系。
3. 為建立人工棲息地做好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準備。
(1)對照資料,在記錄表的左欄中寫出自然棲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欄中寫出建立棲息地所需要的材料。
(2)學生填寫建立棲息地需要材料的記錄表。
4. 了解科學家怎樣觀察動物。
(1)說說我們所了解的關于科學家觀察動物的事情。
(2)介紹法布爾、珍妮•古德爾等科學家研究動物的事例。
(3)師:“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科學家觀察研究動物的活動?從中我們能學習到什么?”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準備建立魚和蚯蚓棲息地的材料。
教學后記:
第六課時 建立棲息地
教學目標:
1. 經歷建立和管理魚和蚯蚓棲息地的過程;
2. 通過觀察棲息地內生活的魚和蚯蚓,增強學生對動物研究的興趣;
3. 學習觀察動物行為的方法。
教學重點:會建立魚和蚯蚓的棲息地。
教學難點:選擇觀察內容制訂觀察計劃。
教學準備:
紙盒、水槽等建立魚和蚯蚓棲息地的資料。
動物觀察研究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能說說你了解的動物園里大熊貓、猴子的棲息地、養魚場、養蝦池或學校附近的其他養殖場所,為了滿足動物的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這些地方的動物生活得怎么樣?動物健康、魚蝦產量高說明什么?動物不健康、魚蝦產量不高說明什么?”
(我們要為動物建一個好的棲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讓動物在棲息地里健康生活。)
二、探究內容:
1. 建棲息地。
讓學生說說準備怎樣為動物建一個好的棲息地,需要什么材料?
建好棲息地后,討論以下問題:
(1)怎樣給本組的棲息地做上標記?
(2)棲息地放在哪里?
(3)怎樣進行每天不間斷的記錄?
(4)怎樣分工合作給動物喂食、保持棲息地潔凈、管理好棲息地?
2.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觀察。
通過了解可以進行的觀察活動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建立動物棲息地目的。討論:
(1)你對哪一項觀察內容感興趣?
(2)你還準備選擇教材提示
以外的什么內容進行觀察?
(3)猜測你準備觀察的動物在你選擇的觀察方面會有怎樣的表現?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