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應用四”教學反思
1、聯系生活數學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我們要認真開展數學生活化學習,構建開放的數學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學好生活化數學,用好數學樂生活”。在這節課里,我從壓歲錢出發,引出生活中的存錢問題,用真實的存單做實例,從而讓學生了解利息,利率,以及與本金、時間的關系。在最后的“實際運用”環節中,又把數學問題應用于生活。
2、從教材出發轉化為從學生出發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在生活中,學生或多或少已有關于利息,保險和稅款的知識,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教學中不能無視學生原有的經驗。在這節課里,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課堂上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如:關于儲蓄,你知道多少?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的話就接踵而來,無須老師再介紹儲蓄的相關知識,只是在后面強調了銀行的利率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的,不同時期的利率是不同的。
應試教育觀念下學生學習的背景是應試化的,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生學習的背景是生活化的。雖然這一堂課體現出了一點生活化,但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卻不是非常地順利。有些學生會認真地觀察和發現生活當中的數據,知道有關的知識,就比如說儲蓄存的時間不同年利率不同,可有些學生不善于在生活中觀察和發現數據,即使發現,但也不善于表達。既然大家都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學和學習,那我認為只有教師善于用生活中的數學來教學是不夠的,學生也應該努力地到生活中尋找數學,了解生活中的數學。如果彼此都能感受到這樣的數學,那么這樣的課在學生看來是一種享受,在老師看來就是一種成就,而且是彼此的成就。
總之,“利息的計算”一課是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在設計這節課時,試圖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應用味。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良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一)通過生活實際引入利息的計算,并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二)通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在有關儲蓄的知識方面自已都知道哪些,舉例說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引導學生理解利息的多少與什么有關等教學活動,組織學生主動探索和構建利息計算和數學模型。說明教師已成功地轉換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能根據學生已有和認知基礎組織和展開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三)本課基礎知識的教學扎扎實實,并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呈現方式和解題策略的適當開放,較恰當地處理好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四)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處處注意創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幽默的話語,使學生在會心的笑容中輕松掌握知識和方法,體現了教師扎實的課堂教學技能和一定的課堂教學藝術。
“利息的計算”一課,在改變傳統應用題教學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這些問題也是我在進行應用題教學研究中感到困惑的:以此種模式和方法進行應用題的教學,在教學目標的把握上,其方向是否正確?長此以往,是否會造成另一種意義上的模式化?“利息的計算”一課其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便于找到現實生活中原型,如果換成其它的教材,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原型,那么其“創設情境”、“解釋應用”是否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