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認識》教案
( 2 )選擇
將一個圓錐,沿著平行底面的方向切截,截面是 _________ ;
三角形 圓形 長方形
用一個 _________ 三角形旋轉一周,可以得到圓錐。
直角 銳角 鈍角
2.過程與方法評價(問卷)
用紙做一個圓錐;
用橡皮泥做一個圓錐。
3.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訪談)
( 1 )你喜歡這節數學課嗎?喜歡哪個環節?
( 2 )你認為自己學得如何?有哪些收獲?
( 3 )你還有哪些建議?
教師自評部分:
1.學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學習,并愉快地解決問題 ?
2.是否捕捉巧用了教學資源 ?
3.是否關注了學困生的發展,并給予學生適時、導向性評價?
評價量規
學生評價(問卷)部分:
1.優:學生正確回答問題。
2.優:學生能夠用紙圍出圓錐的側面,并封好底面。學生能夠用橡皮泥捏出圓錐的形狀。
3.優: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遇到困難能聽取他人意見或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教師評價部分:
1. 優: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學習,并愉快地完成任務,喜歡這節數課。
2. 優: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巧妙利用學生的現場生成,捕捉到良好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引發學生對新知的再思考、再創造。
3. 優:關注學困生的發展,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給予正確評價與引導。
【教學反思】《圓錐的認識》一課,我通過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讓學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猜一猜等豐富多樣的活動中了解、掌握圓錐的特征,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認識圓錐的高,掌握圓柱與圓錐在特征方面的異同點;通過動眼、動手、動嘴、動腦經歷分析對比、綜合概括、探索研究,借助猜測、游戲等學生喜愛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習興趣,鼓勵質疑。在教學設計上力爭環環相扣,由潛入深,在 40 分鐘的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教學數學知識,更多的是指導數學學習的思想和方法。
一、教學中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教學重點新課程的改革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的機會與時間。在認識圓錐的基本特征時,我設計的以下幾個層次,有效的幫助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
( 1 )拿出學具,看一看、摸一摸;
( 2 )根據你以往學習圓柱的經驗,試著說說圓錐都有哪些部分?
( 3 )看一看圓錐的底面是什么形狀?摸一摸圓錐的側面有什么特點?
( 4 )利用你發現的圓錐的特征,說一說盒裝方便面(圓臺)、瓶裝醋(棱錐)的外形為什么不是圓錐?
二、教學中適時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在教學圓錐高的環節上,我通過提供“等高”的一組圓柱和圓錐,巧妙的點撥了“遇到不會的,想會的”數學思想,具體設計如下:
( 1 )出示等高的一個圓柱與幾個圓錐(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半徑均不同),觀察他們有什么不同之處?有什么相同之處?
( 2 )分別指出圓柱與圓錐的高;
( 3 )先想一想什么叫圓柱的高?再議一議什么叫圓錐的高?
( 4 )在黑板上畫出圓錐的高。說一說圓錐有幾條高,為什么?
( 5 )你有辦法測量圓錐的高嗎?
通過以上環節的設計,學生不僅認識了圓錐的高,更重要的是學習了一種易于運用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中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分層拓展,讓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提倡教師的主導地位,以更好的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在學生了解圓錐側面展開是扇形后,我針對圓錐的高與母線這一教學難點,設計了猜一猜的數學游戲,先出示同一個圓中的 3 個大小不同的扇形,再分別用這 3 個扇形圍圓錐的側面,猜一猜圍成的 3 個圓錐的高會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一個會高一些?在此進行分層教學,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