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表面積教學案例
一、案例
圓柱的特征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的重點和關鍵。為了讓學生深化對圓柱的認識,同時也為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做好鋪墊,我們特意設計了一節 “給圓柱做新衣”實踐活動課。我們是按如下步驟進行教學的。
1、欲擒故縱。
師: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圓柱,掌握了圓柱的特征。這節活動課,老師想讓大家自己動手來給圓柱裁剪一件 “合體的新衣”,大家有興趣嗎?
(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
師:看來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好,誰先來說一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做?
(學生自由說,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發言,并板書一般性解決思路:量 ----算----裁----“穿”。)
師:哦!先測算再剪裁 ----所謂“量體裁衣”,不愧為一種好辦法!但是老師給每個小組只準備了彩紙、顏料等材料,沒有準備尺子,因而不能量也不能算。(用筆畫掉一般性解決思路中的“量”“算”。)
(學生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2、山重水復。
師:大家不要灰心,可以先仔細地想一想:現有的這些材料可能有什么用途?
(有的學生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 “風馬牛不相及”的顏料上,并以此展開激烈的研討,課堂氣氛再度活躍。)
3、一石激浪。
生:老師,我想出剪裁兩個底面的方法了!
師:快說給大家聽聽!
生:我們可以先把圓柱的底面蘸上顏料,像蓋印章那樣印到彩紙上,然后把印有顏料的彩紙裁下來,一式兩個,最后把它們貼到圓柱的兩個底面上。
師: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想到這種方法的嗎?
生:我是從 “蓋印章”中得到啟發……(發言被全班同學贊許的掌聲淹沒。)
(教師只是微笑,不加評判,并在剛才畫掉的 “量”“算”上面板書:印。)
生:對!還可以像用滾刷粉刷墻壁那樣 ……
生: ……壓路機……
(全班學生爭相發言,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4、柳暗花明。
師:看樣子同學們一定都找到了理想的解決方法!下面大家就以小組為單位開始給圓柱 “做新衣”,比一比哪位同學“心靈手巧”!
(全班學生熱情投入。)
(課的最后展示作品,評價總結,頒發雛鷹 “創新章”。)
二、評析
探究性實踐應用活動是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勢所在。本書實踐活動課安排在教學 “圓柱的認識”之后、“圓柱的表面積”之前,可謂獨具匠心。與“圓柱的認識”的教學相比,“給圓柱做新衣”的教學思路正好“反其道而行之”。由于生活性、趣味性和應用性都較強,所以教學伊始,學生參與的熱情極高。但由于思維定勢等因素的影響,一聽到不能用“量體裁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后,一部分學生則“不知所措”甚至“望而卻步”。在這關鍵時刻,教師并沒有束手無策,也沒有包辦代替,而是抓準時機巧妙地引導學生從現有的材料入手去積極思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當學生剛剛尋找到思維的支點、即將迸開創新的苞芽之時,教師也并沒有去指手畫腳,更沒有去裁決評判,而是采取了“懸而未決”的策略,運用體態語激勵和引導全體學生去自己感悟、自主發現,從而獲得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