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學設計
課件出示:把長方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放大后的長方形與原來長方形對應邊的比是2:1,就是把原來的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教師:想一想,這個2:1表示的是誰和誰的比?
生1:既是放大后的長與原來長的比,也是放大后的寬與原來寬的比。
教師:所以,我們可以說是:放大后邊的長度:放大前邊的長度是2:1
教師板書: 放大后邊的長度:放大前邊的長度 2:1
教師:放大前邊的長度看作幾份?放大后邊的長度呢?所以是放大(板書)
[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流程4:教學例1c
教師: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
大家先把題目看完整
教師:把第一幅畫按1:2的比縮小是什么意思?
生1:把原來的邊長縮小2倍;
生2:1:2是指縮小后邊的長度與縮小前的長度的比。
生3:縮小后長與長、寬與寬的比都是1:2
生4:縮小前是2份,縮小后是1份
教師板書: 縮小后邊的長度:縮小前邊的長度 1:2
教師:長和寬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呢?是多少厘米怎么計算呢?
生1:長是原來的二分之一,8*1/2=4厘米
寬也是原來的二分之一,5*1/2=2.5厘米
出示課件:圖片和結(jié)果
[學生在經(jīng)歷前面放大的基礎(chǔ)上,充分利用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通過推理、交流等活動探索縮小的問題。]
流程5:教學例1d
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初步認識了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想一想,不管是放大還是縮小,這個比表示的都是誰和誰的比?
生1:變化后邊的長度與變化前對應邊的長度的比
教師板書:變化后 :變化前
流程6:完成練習九第1題a
教師:下面我們練習一下,看看剛才的知識你學得怎么樣。
課件出示練習九第1題
教師: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請大家在課本41頁上填一填。
流程7:完成練習九第1題b
課件出示問題(1)的答案
學生作業(yè)在視屏轉(zhuǎn)換臺上展示,先錯題,再正確題。
教師:是幾號圖形?是幾比幾?你是怎樣想的?
生1:5號圖的長是9格,1號圖的長是6格,9:6化簡后3:2; 5號圖的寬是3格,1號圖的寬是2格,也是3:2;所以是按3:2放大的。
教師:我剛才看到一個同學選的是4號對嗎?2、3號能選嗎?
流程8:完成練習九第1題c
教師:請大家繼續(xù)完成問題(2),也在書上填一填。
課件出示答案
教師:請看屏幕,做對的同學請舉手。這個1:2你又是怎么得到的?與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流程9:教學例2a
教師:接著我們再來學習一個例題。請大家打開課本39頁,找到例2
教師:請同學們先輕聲地讀一讀題目。
教師:想一想按3:1的比放大后,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幾格怎么算呢?在書上把放大后的圖形畫出來。
流程10:教學例2b
課件出示放大后的長方形
教師:老師這兒也畫了一個,怎樣知道畫的對不對呢?
生1:把放大后邊的長與原來對應邊的長比一下,看是不是3:1。
教師:請大家觀察這兩個長方形,你有什么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