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空間與圖形部分教材分析
回顧與交流的第一題是以常見的俄羅斯方塊游戲為情境,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回顧與交流學過的的三種變換: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里的三個問題由靜到動,有簡單到復雜:先關注一個圖形的性質,然后再去研究圖形之間的關系。為了學生敘述方便,可以在圖中用字母表示某些點。
教學時,借助具體圖形的變換,教師可以引導討論三種變換的要素。對于平移來說,要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對于旋轉來說,要指出旋轉中心、方向和旋轉的角度;對于軸對稱來說,要指出對稱軸。進一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確定這些要素的方法,學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給予鼓勵。(比如,對于平移,可以找到平移前后的對應點,通過對應點的變化可以得出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第二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通過比較使學生發現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它的軸對稱性最好。
鞏固與應用
第1題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折紙、觀察等方法確定對稱軸
第2題是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的知識畫圖。
第4題很多同學對自刻印章比較感興趣,通過想象我們可以發現只有圖案a是這枚印章印制的,學生還可以進行實踐操作,用筆寫出字再從背面進行觀察比較,得出答案。還可以用鏡子反照等方法。
第5題讓學生操作一下就能發現規律。
圖形與位置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復習有關確定位置的知識。
2.能在具體情境中,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
教材安排了確定大本營位置的情境,目的在于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鼓勵學生回顧確定位置的方法。要確定平面上一個物體的位置,可以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列”的方法表示位置,也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前一種方法實質是以后要學習的直角坐標,后一種為極坐標。但無論哪種方法,都需要有參照點(也就是原點)和兩個要素。第一種方法,可以將大鳴山作為原點,水平、豎直方向組成直角坐標系。如果設大鳴山為(0,0),大本營的位置可以表示為(4,3),也就是大鳴山向東400米,再向北300米。第二種方法,可以將大鳴山作為參照點(原點),正東方向和正北方向組成坐標系,這樣可以用東偏北37°,離大鳴山500米表示大本營的位置。當然,學生也可以自己設定原點以確定位置。這個情境需要學生自己建立坐標系以確定位置,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給與適當指導。
鞏固與應用
第3題可以用方位角表示,東偏北30°,200海里處;也可以說北偏東60°,200海里處。如果有學生想到過點p分別向表示東、北的直線作垂線,借助方格紙的方法表示也可以。
第4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答出一種即可。
關于“你知道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塊交流,也可以鼓勵學生收集生活中確定位置的方法,教師再組織交流。